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昨日,乳山市白沙滩镇宫家村码头一改往日的平静,热闹了起来。当日,黄海海蜇资源开捕,该村从事海蜇捕捞、加工的村民都期盼着海蜇船满载而归。据当日出海捕捞海蜇的渔民介绍,开捕第一网单船产量高于去年。
昨日凌晨4时许,乳山市白沙滩镇宫家村村民宫吉勇和宫吉林就起床,驾着小渔船出海捕捞海蜇。半小时后,他们收获了第一网海蜇,宫吉勇捧起一只海蜇兴奋地说:“这个海蜇的伞柄真大,足有15斤重。”两人将第一网海蜇捞进船舱后,装了1个箱子和2个塑料桶。经过3个多小时的捕捞,宫吉勇和宫吉林将带来的4个箱子和8个塑料桶全部装满。
得知捕捞海蜇船满载而归,不少村民都在过磅处等候,当宫吉勇和宫吉林将海蜇倒在铁篮子上过磅时,村民表示,今年的海蜇个头真大。乳山市大福地养殖场技术员李海峰拿起一个个头最大的海蜇一称,整整27斤。
“我们的船小,总共捕捞了786斤海蜇,马力稍大的船捕捞量都在1000斤以上。今年海蜇的产量明显高于去年。”宫吉勇一边擦汗,一边告诉记者,捕捞上来的主要是增殖放流的面海蜇,价格是每斤4元。
据了解,今年海蜇丰收的主因是雨水多,海水微生物多,利于海蜇繁殖生产;另外一个原因是增殖放流的海蜇幼苗多,今年全市累计放流海蜇苗种1亿只。
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野生海蜇全身透明,放流海蜇苗长成的海蜇伞面呈红色。据此,目前上市的大多数海蜇是由放流海蜇苗长成的。为提高海蜇苗种成活率,今年5月在放流过程中,市海洋与渔业局结合我市海域实际,通过增加放流船只、减少每个批次放流数量、降低壮苗密度及适当降温等措施,减少了放苗过程中苗种的死亡率。今年我省还把回捕时间推迟到了7月25日,大幅度增加了回捕的产量和效益,增加海蜇自然群体产量。
海蜇未上岸就被“包圆”了
昨日上午,乳山市白沙滩镇宫家村20多条捕捞海蜇的渔船尚未靠岸,船上的海蜇就被该镇的3家加工厂“包销”。在现场一些外地的加工企业只能持币代购,而我市的一些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海蜇加工品旺销,他们也到莱州、龙口等地抢购海蜇。
海蜇加工品俏销南方
昨日上午10时许,来自江苏、浙江等地的收购商来到白沙滩镇宫家村、大陶家村等渔村,持币收购海蜇皮和海蜇头。
在乳山市大福地养殖场内,工人正在采用流水线的方式加工刚上岸的海蜇。李海峰把分割好的海蜇倒进加工池内,撒上食盐进行加工。
李海峰说,海蜇必须清洗干净,否则在盐池中会发生腐烂。我市的海蜇皮、海蜇头之所以俏销南方,就是因为品质过硬。现在海蜇皮的批发价格是每斤10元,海蜇头每斤30元。
巧打时间差抓紧备货
今年渤海莱州湾海蜇的开捕时间是17日零时,而黄海海蜇开捕时间为25日零时。由于海蜇加工品旺销,我市不少加工企业巧打开捕时间差,到外地“抢货”海蜇。
大福地养殖场负责人宫津说,今年由于客户要货量大,他不仅提前做好“家门口”的供货渠道,还主动到莱州湾“抢货”。上周,他在龙口收购了两天海蜇,共收购近4万斤,第三天就断货了。
到外地收购海蜇的还有文登市民王凯。王凯说,本来他和五垒岛海湾的几个捕捞户约定了收购海蜇。结果到莱州收购海蜇的过程中他发现,海蜇都是足不出村就找到了“婆家”,自己马上回到文登后和捕捞户签订了购销协议,从而保证海蜇的收购量。
外地商贩到威海市“抢货”
据介绍,来威海市抢货的商贩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外地的加工企业,另一部分是收购海蜇加工品的江浙商贩。
宫津指着盐池中的海蜇说,最东边两个盐池的海蜇皮已经有了买家,温州的商贩28日过来提货,27日,他们准备装箱打包。现在他每天既要给客户打包发货,又要给捕捞户验货、过称,真是忙并快乐着。
来威海市收购海蜇的牟平收购商王景利说,现在外地商贩都在犯愁,乳山的海蜇捕捞户都将鲜蜇卖给了本地加工企业,他们一点都插不上手。大家之所以都在蹲点,是因为今年海蜇的收成较好,而且黄海海蜇刚刚开捕,如果哪一天本地加工厂盐池海蜇饱和,他们就可以“钻个空”收上一车。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