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将鱼塘搬进工厂,不再担心赤潮、台风的袭击;坐在办公室里,通过手机就能远程监控鱼塘溶氧量、水温、PH值、氨氮含量,任何一个指标出现问题,电脑系统都能及时作出反应、启动相应设备……这是哪一部科幻大片么?不,这是一家真实存在的养鱼厂。位于连江县琯头镇的南国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正在探索电脑替代人工的智慧型渔业养殖模式。
初进南国风的养殖车间,记者仿佛置身于一家水族馆内。全透明的水缸中,平均重达近1公斤的鳗鱼正在畅游。
在智能控制中心里,记者看到,监视屏上方正显示鱼塘实时监控画面,下方显示出每个鱼塘的溶氧量、水温、PH值等各项指标。这是通过安装在水塘里的摄像头、传感器等零件实现的。即使你不亲自去现场,水塘的环境情况也会一目了然。如果某项数值超过或低于警戒值,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增氧等工作,这一切都是依靠互联网系统完成的。
“现在系统已经跟我的手机对接上,我随时可以监控养殖情况。”林经师兴奋地为记者演示,“通俗地讲,我现在坐着喝茶就能养鱼了。”
1个车间39个鱼塘,每个鱼塘可以养3吨鳗鱼,换算下来是3000尾鳗鱼,一个车间就能养殖120吨~150吨鳗鱼。但在这样大的车间内,记者基本看不到工人。那换水、投饵等这些工作谁来做?
“养殖过程会产生排泄物,令水中的氨氮含量以及其他杂质增多,导致溶氧量降低。这个时候系统就会显示警戒指标,并启动水循环设备,确保鱼塘不仅全天候恒温,水质也会保持在适宜鳗鱼生长的环境。”总工程师林心友说道,“而到了投饵的时间,与系统相连的智能打印机将根据当前水文环境打印出投饵方案,工人按照方案直接投饵就可以了。”
据林心友介绍,传统的水产养殖很多时候是因为水质变差导致鱼群大量死亡,但智慧渔业养殖系统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养殖的问题。1个池子用水25吨,经过水循环系统处理后水可以长期使用,不仅解决了困扰水产养殖的水源难题,更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
除了养殖技术的革新,南国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还在探索发展模式革新。该公司在琯头的养殖基地仅够2个车间78个鱼塘的用地,一年300吨的产量并不能满足林经师的发展要求。林经师要建智慧渔业产业园,自己搭建平台,提供一整套信息技术服务方案,吸引专业的养殖户或水产加工企业入驻。目前,该公司已经在洽谈建设500亩的智慧型渔业养殖产业园,包括150个现代化养殖车间以及加工厂等,这离林经师实现“养殖不再靠天吃饭”的目标更近了。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