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河蟹在稻田里“横行”。
作为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辽河,辽宁人的母亲河,她在孕育了辽宁人的同时,也给辽宁带来了无限的财富。“辽河里面全是宝!”这句话毫不夸张,可以和阳澄湖大闸蟹分庭抗礼的盘锦河蟹,就是从辽河“爬”向全国的。
盘锦何以成为全国有名的“蟹都”?盘锦河蟹何以和阳澄湖大闸蟹PK?盘锦河蟹又是如何“爬”向全国的?本报为你一一揭开谜底。
盘锦过去曾经有过“蟹灾”
“棒打獐狍瓢舀鱼,螃蟹爬到被窝里。”这句话就是盘锦河蟹历史的真实写照。盘锦河蟹到底存在多久了,已经无法考证,但据当地一些上了岁数的村民讲,大约是上世纪60年代,河蟹多得简直“成灾”。“一到晚上,很多人都用手电筒照明,一小时抓几十斤不费劲。”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当地村民赵大爷仍然历历在目。盘锦河蟹都是在中秋时节去咸淡水交汇的海域交配、产卵、孵幼,来年六七月份,幼蟹又爬回河里。“螃蟹多得吃不完,就拿螃蟹喂鸡鸭。”赵大爷称。当时,螃蟹还曾给当地村民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晚上睡觉时都能听见螃蟹成群结队行进的声音,早上醒来没准枕头边上就有螃蟹。”赵大爷的说法毫不夸张,螃蟹大军经过的水稻田“惨不忍睹”。无奈之下,村民开始了自发的“灭蟹”行动,“那段时间遍地可见螃蟹的尸体。”
螃蟹大军的出现要归功于盘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盘锦内陆沟渠和坑塘遍布,同时气候、温度、雨量都为浮游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河蟹的生长期有充足的饵料,使盘锦成为河蟹世代繁衍的“乐土”。
“稻田养蟹”成就盘锦河蟹
盘锦河蟹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70年代左右,盘锦大力修建堤坝,河蟹无法正常回游,导致河蟹的数量锐减。”当地的蟹农张先生表示,由于数量少,河蟹的价格一下子就涨起来了,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
对于盘锦河蟹的发展历程,一位业内人士回忆称:盘山县“盘山模式”给河蟹的发展指引了方向,盘山县整合了河蟹产业项目,打造出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种养模式。为有效地推动河蟹产业的发展,盘锦市先后提出了“稻田养蟹”、“蟹田种稻”、“大养蟹”、“养大蟹”的发展战略。
在稻田里养螃蟹让盘山县的农民尝到了甜头,起初每亩地的纯收入超过一千元。后来,辽宁省将盘山县作为“一县一业”河蟹产业示范县,河蟹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目前,盘锦河蟹的养殖规模、产量、产值全部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北方蟹都”。
2007年3月,盘锦河蟹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盘锦市“中国河蟹第一市”的称号。胡家河蟹市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交易集散地,河蟹经纪人多达5000余人,在全国建立了销售网点500多个。盘锦河蟹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走出国门,韩国、日本等国家每年都大量进口盘锦河蟹。
卖螃蟹也得“卖文化”
谈到河蟹,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经销商数量,阳澄湖大闸蟹是当之无愧的老大。那么,盘锦河蟹如何与阳澄湖大闸蟹相抗衡呢?其实,无论是产自辽河口的盘锦河蟹,还是生长于长江口的阳澄湖大闸蟹,都属于中华绒螯蟹,为两年生洄游蟹类。受气候影响,盘锦河蟹“个头”明显偏小,这也是盘锦河蟹一直卖不过阳澄湖大闸蟹的原因之一。
同为河蟹,除了大小之分,两者到底还有什么区别?“要分辨盘锦河蟹和南方河蟹的不同,分别蒸两种河蟹便见分晓。”一位多年养殖盘锦河蟹的蟹农说,蒸熟后,你会看见蒸盘锦河蟹的锅盖和锅底有一层类似于鸭蛋黄一样的红油,而阳澄湖大闸蟹蒸熟后是看不到的,即使有也很少,“尝过便知道,这油有一股咸味,这就是盘锦河蟹的野味,也是盘锦河蟹扬名的原因。”
“卖螃蟹其实卖的就是文化,盘锦河蟹和阳澄湖大闸蟹竞争,拼的也是文化。”这是很多河蟹经销商的共识。另外,盘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举办河蟹文化节、建设河蟹博物馆等都是提升盘锦河蟹的文化底蕴。
专售阳澄湖大闸蟹的徐先生告诉记者,阳澄湖大闸蟹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因为故事讲得好。从起源到阳澄湖产蟹的历史,再到大闸蟹的由来,这些故事都增加了卖点。盘锦河蟹的经销商们在“卖文化”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其实,盘锦河蟹也是有来历的,"唐王东征蟹搭桥"等传说和典故都可以成为其宣传的重点。”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