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我国渔业的成就,有两个“三分之一”。一是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二是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三分之一的优质动物蛋白。我国渔业的发展也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能否落实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二是能否实现渔业结构优化。
产业体系基本构建
“纳米管网吸氧,无线远程瞧病,这里大闸蟹的日子很幸福!”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湘口街道养殖户李迟兵说着,按下蟹塘边的电钮,串串气泡泛起,螃蟹在嫩绿的水草上攀爬。“纳米管微孔增氧技术,解决了溶氧不足的难题,亩产能翻番。”在规模4万亩的湘口现代渔业园区内,高科技养殖带来的好处体现在多个地方。
这里是湖北省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区的一个普通场景,却是我国现代渔业建设的一个不平凡的缩影。近年来,我国渔业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去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5907.68万吨,比上年增长5.43%。全国水产养殖面积808.8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23%。我国渔业生产结构正在得到优化。去年全国水产品养捕比例由上年的72:28优化为73:27。海水、淡水名优养殖产品比重分别达到16.3%和32.4%。
水产品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品种。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说,目前,我国水产品养殖总量占世界的60%以上,居世界第一。水产品出口额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0%,连续13年位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
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起水产养殖业、捕捞业、增殖渔业、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五大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为主体的水产品加工基地,以黄渤海、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出口水产品优势区。
发力渔业生态保护
然而,我国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渔业资源衰退、环境恶化、装备落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居高不下,近海捕捞能力远远超过可捕捞量。渔港渔政、标准化养殖池塘等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渔船等装备老旧小、能耗高的问题相当普遍,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如何在渔业生产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像严格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渔业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赵兴武说,淡水渔业要坚持以养为主,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海洋渔业要坚持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尽快改变近海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的状况。
近年来,我国各级渔业部门加强了资源养护、环境保护和捕捞管理工作。建设了一批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经营、运输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扩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模,对已遭破坏的重要渔场、重要水生生物资源的产卵场等关键栖息地和生态退化相对严重的水域制订了修复计划。
经年的海洋伏季休渔以及长江和珠江禁渔期等渔业资源保护制度起到了明显效果,不少水域水生生物种群扩大、种类增加,禁渔期后渔民捕获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坚持并完善渔船控制制度,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逐步减少,捕捞强度进一步降低。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全国累计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2200多亿尾,划定了28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231个各类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发展重在优化结构
当前,我国渔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阶段。一方面,燃油价格、人工费用、渔船价格和物流成本等快速上涨,渔业生产经营成本步入上升通道。另一方面,台风、风暴潮等灾害频发,渔业生产风险明显加大。如何提升渔业竞争力?业内专家指出,资源依赖的产业特征、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特点、粗放经营的经营方式亟待转变。今后要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提高水域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现代渔业发展离不开良种推广、渔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改善。这也是今后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着力点。
养殖提质首先要有良种。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建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65个,与2011年底相比增长8.33%;沿海一级以上渔港和内陆重点渔港169个,与2011年底相比增长6.96%;创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68个,与2011年底相比增长30.50%。
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资金是基础。去年是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年共落实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89.33亿元,比2011年增加80.38亿元,增长了9倍。在中央投资的有力带动下,全国渔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渔船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有近千艘海洋渔船开始实施更新改造。
养殖要有竞争力,还要靠科技。2012年,我国渔业共有7项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计划;全年共培训渔民295.34万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得到农民的广泛好评;全年渔业发明专利184项,同比增长142.11%……
农业部加强防控外来生物
本报讯 记者吉蕾蕾报道:农业部日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召开外来入侵生物大薸灭除现场会,打响今年外来入侵生物灭除第一仗。据悉,今年农业部将通过在全国开展集中灭毒除害行动,推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向纵深发展。
我国面临外来生物入侵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造成几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和难以弥补的生态损失。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有529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已入侵到我国的有51种;近10年新入侵我国的恶性外来物种有24种,常年大面积发生危害的物种有120种。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王久臣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农业部牵头组织和协调下,有关部门健全外来入侵物种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外来入侵物种应急扑灭机制,开展本地调查和监测预警,加强防控技术研究示范,开展重大外来入侵物种集中灭除活动,使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扩散和危害速度得到有效遏制。
据悉,水生植物大薸生长能力强,蔓延速度快,大量爆发时会堵塞航道,影响水产养殖。今年以来,大薸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的河流水面上生长迅猛,使清澈河道变成一片草坪,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制定整治方案,全面控制污染排放,迅速组织群众打捞,加强宣传培训,大薸扩散蔓延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