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湖南株洲市天元区群丰镇白莲社区,现年60岁的居民罗自强回忆,当年温泉泉眼就位于眼前山脚下的一片烂泥田里。从上世纪80年代起,温泉点被改造成养鱼基地,饲养罗非鱼(非洲鲫鱼)。

水池中的罗非鱼(非洲鲫鱼)。刘平/摄
有一些女士认为,温泉并不只是冬天的福利,夏天也可以去泡温泉,能够呵护肌肤、排除毒素、瘦身美容。湖南株洲有没有温泉?6月25日,本报记者走访了解到,株洲天元区群丰镇白莲社区就有温泉,只是目前被一群罗非鱼“霸占”已有30年。
讲述:烂泥田出温泉,周边农田用水从不缺
6月25日上午,记者从建宁大桥附近的湘江边出发,沿着天元区群丰镇合花社区内的一条蜿蜒小港往北走了约4.5公里,到达了小港的源头,当地有老居民称源头处叫“泉水窟”或“泉水滃子”。
小港源头位于白莲社区余家组与汗塘组交界处,该处修了围墙,围墙内有14个大水池,当地居民称,这里正准备建温泉钓鱼基地。
白莲社区高峰组现年60岁的居民罗自强介绍,温泉处改成水池后,泉水上涌的现象就再也没出现。罗自强指着水池后方的山坡介绍,山没有名字,但山头被叫做“乌龟咀”,水池右方的山坡名叫“豆子坡”。
罗自强回忆,温泉泉眼所在的地方,原是山脚下的一片烂泥田,烂泥田因为冒水没有用来耕作。
“泉眼直径有二三十厘米。”罗自强回忆,烂泥田里有多处泉眼冒水,泉水汩汩往上冒,没有形成水柱。“周围的农田都用这泉水灌溉。”合花社区大坡组63岁的居民王云生回忆,泉眼一年四季都冒水,数十年来,农田用水基本没缺过。
称奇:地下未发现暗河,坑里却老有河鱼现身
罗自强回忆,在上世纪60年代,当地生产队认为烂泥田里有水冒出,可能地下藏有暗河,于是召集人员对烂泥塘进行了挖掘,试图找出答案。
“要用两台115柴油机抽水。”罗自强介绍,那时选了两个泉眼挖坑,同时使用两台柴油机抽水,水管直径超过10厘米,柴油机只要一停,泉眼冒出的水很快又会将坑淹掉。其中有一个泉眼被挖了一个深十多米的坑,但坑底都是岩石,并没有发现暗河。
罗自强称,烂泥田被挖了两个深坑后,泉眼冒水的现象不明显了,但坑里还是有水往外溢,依然不影响灌溉。
“但是很奇怪,坑里老有河鱼。”罗自强回忆,坑形成后,坑内常出现“黄鲴子”、鲫鱼、鲤鱼等河鱼,当地居民常用柴油机抽干坑里的水。“抽干一次,能抓几十斤鱼。”罗自强称,隔一两个月再抽干坑里的水,又会有鱼抓。罗自强称,他对“泉水窟”充满着好奇。
利用:属低温温泉帮罗非鱼越冬
“以前泉水能饮用,能洗澡。”余家组有居民反映,有时冬天不想烧水,就拿着毛巾直接就着温泉洗脸。养了鱼后,泉水慢慢不敢用了。
白莲社区居委会主任袁子舜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泉水窟”所在位置被征收,被株洲市水产研究所用来做科研基地,养起了罗非鱼(非洲鲫鱼),目前在打造成温泉钓鱼基地。
匡传佑介绍,罗非鱼是一种热带鱼,对于水温要求不能低于15℃,后来基地承包出去给人养罗非鱼。基地内水域面积有三十多亩,每年水池中的罗非鱼有几万斤。到冬天,这些罗非鱼能在温泉中安全过冬。
“常温在21℃到22℃。”株洲市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匡传佑介绍,当地人所称的“泉水窟”确实是温泉,但属于低温温泉。匡传佑称,地下是否有暗河,有相关部门曾勘察过,但也没有找到答案。
【延伸阅读】
19处株洲地下热水点均为低温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的一名廖姓工程师介绍,目前在湘潭、长沙和株洲都发现了温泉点。
据近年由湖南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二队发布的《湖南省地下热水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的文件显示,在株洲、茶陵、醴陵、炎陵、攸县已发现的热水点有19处,热水点水文特征均为低温。
温泉是地下水在长期运动过程中吸收地壳的热能形成,一般都与地球上火山和晚期岩浆活动有关。冷却过程中的岩浆使地下水升温,并沿地壳上的大裂缝溢出,最后形成温泉。有些温泉被泥土、农田、山林掩盖,水并不溢出地表,需人工钻孔,把水引出地表。低温温泉主要用于农业方面的保温育苗、温室栽培、人工孵化、水产养殖和调节灌溉水温等。当温泉水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适量时,就可以用于医疗和洗浴,帮人们治疗疾病。
【神话传说】
传说当地会出天子,皇帝派人斩龙脉
株洲市天元区群丰镇的老人讲,很久以前,当地流传着“会出天子”的传言,惊动了当时的皇帝。于是,“斩龙脉”的传说流传至今。
“东边有龙,西边有凤。”株洲市天元区群丰镇旗云村甘家湾组80多岁的梁凯兴指着合花社区方向介绍,江中的潦洲岛是龙尾,白莲社区的“泉水窟”是龙头,弯弯曲曲的水港就是龙的身子。
梁凯兴说当地的巷口山就是当年被挖断的“龙脉”。巷口山也叫凤形山,因为山的外形看起来长长的,有点弧度,像只凤凰,跟旁边的“龙”遥相呼应。于是古时有传说称,当地有凤形山,还有龙头龙尾,风水很好,可能会出“天子”,结果惊动了当时的天子。罗天八被皇帝任命为“斩龙官”,带了军队来查看地势,结果选中凤形山进行挖掘。但凤形山不管怎么挖,山口子就是挖不成,因为凤形山有自愈的功能,山口就像能愈合的伤口。
有一天,罗天八在梦里听到有人说:“不怕千人担万人挑,就怕狗血淋头童坟葬腰。”
于是,罗天八命人在“泉水窟”(龙头)的地方杀了一条狗,在水港边上埋葬了一名夭折的儿童,被挖的山口子就不再复原了,“龙脉”随之被挖断。
梁凯兴称,他的先辈们还传说,“龙脉”被挖断后,潦洲岛附近的江水曾一度呈红色。
“斩龙脉”的传说给“泉水窟”增添许多神秘的色彩,如今被称为“龙尾”的潦洲岛已经不在,但“龙头”、“龙身”还算完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