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这几年,“大学生养鱼”、“大学生种菜”、“大学生养猪”或“大学生卖猪肉”等话题不绝于耳。大学生们的这些“雷人”举动,总是能占据着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
“天之骄子”毕业后回家务农,社会对此褒贬不一。有的佩服其勇气,有的认为是哗众取宠、制造噱头,还有的认为他们“胸无大志”或是“脑子进水了”……
大学生回乡务农创业,除了要应对经验和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更多的是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舆论压力。
有一位正在乡下搞水产养殖的大学生朋友,家人砸锅卖铁好不容易供他念完了大学,本是希望他毕业后留在城里找份“体面”的工作,没想到他却坚持要回来“当农民”。一直以来,他十分纠结于自己的创业理想、家人的不理解和父老乡亲异样的眼光之间。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国家向来重视“三农”问题,“三农”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其实,现代大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并不是简单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笔者认为,大学生立志涉足农业,在赞许其勇气可嘉之余,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可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引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仍处于“靠天吃饭”的水平,大部分劳动者都是五六十岁的人,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经营理念比较守旧,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不利农业产业水平的提升。
二,大学生涉农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水平。传统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大学生涉农有利于改变这种现状。
三,农村广阔的天地也是新型农业人才的“孵化器”。在当今农村,大部分年青人选择外出务工,目前农村普遍呈现老龄化,人才缺乏,整体综合素质偏低。大学生涉农更接地气,有利于我国综合性农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农村村务的管理水平,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畏浮云遮望眼,我以我才创我业。大学生务农不丢份,比起那些还在纠结和迷茫的青年志士,他们多一份行动;比起一些“啃老”、“拼爹”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多一份担当。
所以,对于大学生务农,请社会少一些讽刺,多一些尊重;少一些质疑,多一些信任。对于大学生务农,请政府多一些引导,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帮助。(护渔人)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