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水位走高,蓄水季节江水倒灌到库区的库湾、库汊,导致水华暴发,将威胁库区饮用水安全。因此,重庆忠县采取“以水养鱼,以鱼治水”的放牧式作业,在库区的库湾、库汊通过鱼类的食物链消化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富余有机物质,既可持续有效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又能保护和增殖鱼类资源,促进库区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据悉,在忠县试点的“三峡生态鱼”项目已被纳入《三峡库区后续建设规划》。
2010年,重庆启动三峡库区生态渔场建设,由重庆市农投集团三峡渔业公司先行试点,选择在库区忠县干井河、龙滩河约3万亩不具备通航条件的库湾、库汊水域,建设天然水域牧场,养殖“三峡生态鱼”。天然水域牧场建成后,干井河、龙滩河已由四类水质改善为三类水质。
“1公斤鱼能带走40公斤浮游植物。在不投入外来营养物质进行养殖的条件下,每从水中捕捞出1公斤鱼,相当于从水体向陆地转移出约25至36克氮和3至9克磷。”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莫震华介绍,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对水库藻类水华有控制作用。忠县渔场的鱼以滤食性鱼类为主,靠摄食天然的饵料生物长大,并通过食物链消化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富余有机物质,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令库区水域变得更环保。其自然放养品种包括白鲢、花鲢、江团、草鱼、鲤鱼等。
忠县农委副主任邱建华称,三峡水库水域辽阔,库湾库汊众多,水体交换次数多,溶氧含量高,外源性营养物质丰富,饵料基础良好,是建设天然渔场的理想场所。在库湾内进行生态养殖,不仅能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大种群数量,还能增加优质鱼产量,从而达到水质改良和生态渔业发展的双赢效果。
一名拉网的渔民道:“‘三峡生态鱼’不投饲料、不投肥料、不投鱼药。鱼儿只吃水中浮游生物。一条‘三峡生态鱼’从鱼苗长到3斤左右,大致需要3年时间,而传统养殖的鱼快则7、8个月,慢则1年。”邱建华介绍,经过近3年的发展,3万亩水域累计放流各类鱼苗80至90万尾。今年5月份,生态鱼首捕上市,已销售280吨。
据了解,“三峡生态鱼”项目已被纳入《三峡库区后续建设规划》,忠县天然水域牧场将从现有的3万亩扩建至5万亩。此外,重庆还将在库区万州、云阳、开县、涪陵和巫山等地,选择适宜发展渔业的水域复制忠县水域牧场的建设经验。重庆市农委表示,到2017年,重庆将建设三峡鱼水域牧场20万亩,以促进库区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维护库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