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这些年来在年富力强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的带领下,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服务于会员,对促进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规范和繁荣水产品市场,提高水产品加工流通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崔和50多岁,在国内协会的负责人中是比较年轻的,显得十分的精明干练。6月8日,中国日报网走进了协会,崔会长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水产业的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这些年水产品的出口量都是在380万吨左右,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进口大概在420万吨左右。连续多年都是进口量高于出口量。金融危机后全世界经济拉到一个低迷的状态,对中国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欧债危机更是雪上加霜了。现在水产品出口遇到了一些问题,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保挑战等一系列问题。比如人民币升值导致虽换回来的外汇多了,但企业没有受益,反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对于海洋渔业资源,连续二十年世界的捕捞量一直保持在9000万吨左右,己经处于一种恒定状态。这些年来,各国都加强了海洋保护、推动水产品可持续开发利用。比如近海采取禁渔区、禁渔期、生态恢复等国际通用的做法。一些国际性组织、区域性组织也在关心公海资源的问题。公海上一些种类属于过度开发,还有一些种类是未完全开发的。比如南极磷虾,欧洲人预测可持续利用量6000万吨,而全世界年捕捞的海产品大约是9000万吨,人类的食用量大概是7000万吨。但南极磷虾的开发因成本、市场接受度等多方面原因尚未提上议程。
权威部门也做预测:未来人类蛋白的摄取将越来越依赖于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可以利用有限的水域生产更多的水产品。全世界的养殖水产品量己达到了6800多万吨。前五年时才大概4000多万吨。越来越接近海洋捕捞量。
在早期水产品短缺时候,中国做了大量生产应用技术的研发,处于国际上的领先水平。实际上我国早期积累的丰常实用的生产技术,不断的从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转移,从而一直保持了我国的竞争优势。
谈起产业的未来,崔和指出:海洋生物的高效利用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尽管我们的捕捞量很大,但并不是全部能够利用的。也就是说我们出海渔船拉回来的东西,很多一到岸就成为废品了。这些可从船上设施的改造升级,看能否直接在海洋上加工等。其次,水产养殖的水域开发的差不多了,在己开发水域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利用需要一个良好的规划的,从粗放型的生产模式转变成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从加工来说,如何形成符合中国人消费的加工模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早期中国人爱吃生猛海鲜,现在年轻人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深加工产品。对于鱼糜制品,日本人是按照自己的口味研发的,接下来如何开发适合国人口味的产品等也是一个方向。
从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角度,需要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导行业发展,要从生产、市场、生态文明等角度对行业发展做出科学的评估。崔和带领协会20多个年轻人,不断接受新的理念,把控与指导行业的发展方向,每年举办诸多的活动,推动行业内交流与创新,加强行业自律,在让消费者在吃的更放心水产品的基础上促进中国水产品质量的提高。
崔会长说:我们协会年轻人多,这个传统的行业需要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思想活跃,梦多。我们要在推动行业发展上实现自身更大的社会价值。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