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返湾湖风光。
图为:潜江美景。
图为:潜江被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
图为:潜江油焖大虾被授予中国名菜。
图为:潜江与武汉大学共建甲壳素实验室。
核心提示
从2009年到2013年,潜江龙虾节已到第四个年头。四年来,通过举办龙虾节,潜江的龙虾产业迅速提档升级,企业快速壮大发展,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潜江市委书记、市长张桂华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潜江小龙虾产业已赶上了加速发展、提质升级的时机,要将小龙虾产业打造成为潜江经济的助推器。小龙虾,正让潜江走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阳光大道。
养殖标准化 繁育人工化 产品科技化
潜江打造龙虾产业升级版
升级之一:
从野生寄养到标准化养殖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上世纪20年代被引入中国。研究表明,小龙虾肉中含有的10余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远高于牛肉和蛋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健康食品。
近年来,由潜江龙虾引领的红色风暴席卷全球。在国内,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年消费量均在万吨以上;而在欧美国家,年消费量达16万至18万吨,但自给能力不足1/3。每年5月至8月,来自国内国外的经销商纷纷集聚潜江,抢购龙虾,可谓供不应求。
潜江小龙虾如此受到国内国外市场欢迎,原因在于,在产业发展之初,该市就牢牢坚持走“小龙虾生态养殖路线”,打响了潜江小龙虾绿色无公害产品品牌。
潜江是著名的“水乡园林”、“鱼米之乡”,境内拥有40万亩湖泊河塘,20余万亩宜渔低湖田,水质洁净、水源充沛,其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小龙虾的生长、繁育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潜工龙虾尾肥体壮、爪粗壳薄、色泽明亮、肉质鲜美等特点。
2000年春,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褚红云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小龙虾野生寄养模式,因投入小、效益高,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2006年,湖北省委把此模式写进省委“一号文件”,在全省推广,有效提高了湖北省近200万亩低湖田、冷浸田的利用率、产出率。
从2008年起,潜江市水产局会同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起草制定了省、市地方标准《虾稻轮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同时编印了《龙虾养殖实用技术读本》、《潜江水产》等科普读物,向全市养殖户免费发放,大力推广龙虾标准化养殖。尤其是潜江首创的小龙虾与中稻轮作新模式,它将小龙虾“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虾养殖—成虾捕捞”的一整套标准技术,实现人工养殖的一体化,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为确保标准化养殖品牌、品质,近年来,潜江市还建立健全了药品登记、处方留存等制度,严格做到销售有订单、出口有认证、检测有标准、生产有记录、质量有保障。同时,作为全国小龙虾最大出口加工基地,潜江市还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增添了数十套先进的检测仪器。
2008年1月,经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潜江虾稻轮作标准化示范区被纳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一类示范项目。今年5月16日,经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严格审定,中国渔业协会正式同意,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作为国家行业技术规程予以公布和实施,潜江小龙虾养殖规程已成为国家标准。目前,潜江市通过部、省认证的无公害小龙虾水产基地面积达20余万亩,成为了全国最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为推动潜江小龙虾产业迅猛壮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升级之二:
从自然繁殖到人工繁育
潜江是“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但追根溯源,小龙虾加工的发源地并不是潜江。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江浙一带水产加工出口业已相当成熟。在2003年之前,江苏省小龙虾出口曾经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
但从2004年开始,中国小龙虾加工业出现了一个重要拐点。当年,湖北小龙虾加工出口创汇超过了江苏,至2012年,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以潜江为代表的湖北小龙虾产业一举超过江苏,除本地加工企业兴起外,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对小龙虾工人繁育技术的高度重视,最终保障了小龙虾的原料和品质。”全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湖北莱克水产公司董事长郑玉林认为,江苏小龙虾加工的原料主要靠天然捕捞,由于对湖泊中的野生资源缺乏保护,过度捕捞,导致小龙虾原料匮乏,加工业难以为继。
加工企业的迅速壮大,带动小龙虾需求量猛增。由于“人放天养”的养殖模式在种虾的交配、产卵、孵化以及幼虾的存活率等方面受到天气影响,开展克氏原螯虾的人工繁殖,解决种源锐减、种质退化问题势在必行。而这,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为此,潜江市聘请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舒新亚为首席科学家,组建了项目技术攻关组,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潜江市水产局、省水科所专家和研究员组成研究团队,实行产学研结合,开展小龙虾人工繁育攻关。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支持下,科技人员历时5年,成功探索出人工控制光照、水温、水位、改善水质、加强投喂“五位一体”的人工诱导法,促使克氏原螯虾批量产卵获得成功,一举填补了我国小龙虾人工繁殖的空白。2009年,湖北莱克水产公司在潜江建起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达到改良种质资源、缓解虾苗供应不足的目的。该基地可实现人工诱导繁育小龙虾虾苗4亿尾,满足2.5万亩池塘养虾,1万多名农户从中受益。在今年的龙虾节上,全国最大的30亿尾龙虾种苗选育繁育中心基地将在潜江高场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可满足潜江乃至湖北省小龙虾种苗的需求。
在技术标准的规范下,目前,潜江已形成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11家园区加工企业,有5家拥有自营出口权。潜江小龙虾依靠生态的养殖模式和健全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成功通过HAC-CP、ISO9001和全球食品卫生标准BRC认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美国、欧盟、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注册,在欧美每年500多批次的严格出口检测中,检验合格率和通关率均为100%,从未出现过一起质量问题,得到了欧美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消费者的高度信赖。
目前,潜江市小龙虾年加工能力超过16万吨,出口创汇总额分别占全省、全国的60%和40%以上,已牢牢掌控着世界淡水小龙虾市场第一话语权。
升级之三:
从废弃虾壳到生物高新产业
潜江市是全国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加工出口基地,加工出口占全省小龙虾出口量的半壁江山,而在传统龙虾加工生产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的废弃虾壳,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潜江华山水产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介绍,为解决“虾壳危机”,华山水产摸索用生物酶活性处理的办法提取虾壳中的蛋白质和虾青素,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提取的蛋白质和虾青素还变成了高利润产品。尝到甜头的华山水产公司,开始着手对小龙虾产业实施脱胎换骨式的革命:在兼顾传统出口营生的同时,大力向研发生产小龙虾下游产品转型。
被当作废弃物扔掉的小龙虾虾头和虾壳,富含与蛋白质、维生素同等重要的“人体第六生命要素”甲壳素,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再生资源。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008年7月多位院士和著名专家洪可柱等省政府及武汉市政府的参事联名上书省政府,认为对废弃的虾壳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其衍生的高附加值产品有近100项,转化增值的直接效益将超过千亿元。
我国甲壳素研究的首席专家,武汉大学再生资源与环境专家杜予民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在此领域研发近30年。武汉大学专家到潜江调研后,决定以潜江市为中心,共建甲壳素研发中心,并按年销售收入的5%—10%拨给中心作为研发经费。
2009年4月,第一期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在潜江华山水产公司建成投产,成为全省第一家生产甲壳素的企业,产品全部出口。同年11月,企业又投资4.15亿元启动甲壳素项目二期工程,新建氨盐、壳聚糖、壳寡糖等甲壳素衍生物生产车间、保健品GMP生产车间、研发中心、辅助设施等,年处理废弃虾壳与虾鱼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今年年初,华山集团的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含片问世,这标志着潜江已能独立生产甲壳素产业的终端产品。
至2020年,潜江将建成年产值220亿元的甲壳素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向生物高新科技产业转型,建设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甲壳素产业之都”。
第四届湖北潜江龙虾节
招商项目简介
潜江高新技术产业园特别聚集区
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三年内计划招引10家以上高新技术类企业落户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亿元。
华中家具产业园太阳能发电项目
该项目拟投资10亿元,建设装机容量至少5万KW太阳能发电系统,架设输电线路及其他。
兴隆枢纽水利休闲旅游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规划占地3000亩、第一期占地1000亩,在兴隆水利枢纽和引江济汉工程之间区域打造水利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旅游接待服务区、湿地景观游赏区、水利科普游览区、民俗风情体验区等。
潜江龙湾章华宫主题旅游项目
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龙湾遗址是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章华宫主题旅游区将构建以入口综合服务区、章华体验区、考古遗址公园区、楚乡田园区的“一轴四区”的格局,建设九章博物馆、楚王庙等项目。总投资11.8亿元。
曹禺文化产业园三期建设项目
2010年,曹禺文化产业园被确定为全省23个首批创建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之一。三期工程位于曹禺文化产业园西部,核心项目建设区位780亩,通过打造休闲旅游项目、民间艺术产业与时尚艺术创意项目等形成集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地和文化产业创新基地。总投资5亿元。
盐煤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潜江盐煤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选址潜江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00亿元,占地3000亩,一期工程占地1500亩。
小龙虾提取衍生物高附加值循环经济项目
本项目占地181亩,拟投资8000万元,与华山水产公司合作新建生产车间、仓库等基础设施,新增生产及检测等设备。
链接
虾城人的幸福生活
5月份以来,潜江市龙湾镇黄桥村农民魏成林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他今年养殖的60亩小龙虾又获得了大丰收,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喜人。
魏成林从2006年开始养殖小龙虾,是黄桥村第一个养小龙虾的人,一届又一届潜江龙虾节成功举办,潜江小龙虾名气越来越响,小龙虾养殖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今年村里养殖小龙虾的农户就达到了36户。“通过举办龙虾节,潜江龙虾的名声是越来越响了,龙虾节是我们老百姓最欢迎的节日,因为给我们带来了实惠。”魏成林说。
在潜江市莱克水产食品公司的生产车间,同样是一片红火繁忙的景象,5000多名工人双指飞舞,加班加点对小龙虾进行分壳处理。
10年前,莱克公司从加工小龙虾起家,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出口创汇连续8年居同行业之首,辐射带动大批农民和城镇富裕人员就业创业。
莱克集团董事长郑玉林说,莱克集团直接从事小龙虾加工的员工就有5000多人,提供原料的大小老板就有200多人,他们的背后,养殖、捕捞、贩运龙虾的成千上万,不计其数。
走进著名的潜江“龙虾美食一条街”,小龙虾的红火则以另一种更加直观的姿态呈现。“虾皇”是潜江著名的龙虾门店,店员说,现在每天要做700至800份油焖大虾,日销量达到2000多斤,店内100多名员工都忙不过来。“虾皇”做龙虾餐饮生意已经四五年了,随着龙虾节的成功举办,以中国名菜“潜江油焖大虾”为特色的美食,风靡全国,他们的收入也一年高过一年,生意越做越大。“虾皇”经理曹利军说,现在“虾皇”的加盟店在全国已达20多家,龙虾节带来了商机和财富,期盼着龙虾节年年办,越办越好!“全民参与、全民创业、全民致富、全民共享”。目前,潜江市从事小龙虾相关产业的人数达到了6万人,其中从事小龙虾养殖、运输、中介3万人,养殖面积22.5万亩;从事小龙虾企业生产加工1万人,出口创汇1.3亿美元;从事小龙虾餐饮2万人,大小龙虾餐饮店1000多家,“一只虾”带给了潜江老百姓6万个岗位。
小龙虾产业已经名副其实成为潜江人发家创业平台和潜江经济的强力助推器。今年一季度潜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0.5%,继续保持全省县域前列;1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6亿元,同比增长13.9%,位居全省县市第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2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48.7亿元,同比增长34.8%,增幅位居全省地市州第3位,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