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首创大闸蟹原生态放养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3/6/5 16:46:33 来源:科学网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6月初正是大闸蟹的成蟹开始进入快速生长的旺季,记者近日在探访洞庭湖区时发现,在该流域内的湖南最大内陆养殖湖泊大通湖,湖南文理学院的研究人员与当地渔企和渔民合作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6月初正是大闸蟹的成蟹开始进入快速生长的旺季,记者近日在探访洞庭湖区时发现,在该流域内的湖南最大内陆养殖湖泊大通湖,湖南文理学院的研究人员与当地渔企和渔民合作,以湖区自然资源调查和湖泊自然生产潜力估算模型为基础,从湖泊水生植被和人工水环境的重建入手,在国内率先开展大闸蟹原生态放养研究与示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化模式和技术体系,这将有力推动我国首个大闸蟹原生态放养技术标准的出台。
中华绒鳌蟹,又称大闸蟹,是我国的特有品种,也是国人最喜食的水产珍品之一,有“一蟹上席百味淡”的美称。然而近年来,大闸蟹的食品质量和养殖引致的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出,在产量、质量和环境之间产生了突出矛盾。据了解,现阶段我国湖泊河蟹仍以封闭式“围网养殖”和“池塘养殖”为主,过于强调人工干预,忽视了环境承载力。部分地区虽尝试“放养”,但由于缺乏科学研究,在诸多技术环节存在空白,导致大水面中河蟹放养的产量十分不稳定。同时,现存养殖技术规范颁布于2001年,也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新需求。
针对这一现状,由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杨品红教授领衔的“大闸蟹原生态放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大通湖区启动。研究人员深入湖区,不仅使水体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大闸蟹的回捕率也提高了5至10个百分点。因其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和质量特色,于5月14日在长沙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专家评审。2012年底,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为首的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首次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大闸蟹湖泊原生态放养产业化模式,首次建立了湖泊原生态放养自然生产潜力估算模型及放养量估算模式,为大闸蟹湖泊原生态高产、高效放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相关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据悉,由湖南文理学院牵头,湖南省已在着手编制相关标准,预计将于年底前出台,一旦颁布,将成为我国大闸蟹原生态放养技术的首个地方标准,并推动国家新标准的制订。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