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泊在湾里的渔船。
今年初,象山、玉环、洞头三县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自2011年我省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后,浙江弄海再迎金字招牌。临近“6·8世界海洋日”,记者跟随省海洋与渔业局的专家行走3个示范区,下海滩、登海岛、访渔村……大海该如何保护、开发与合理利用?从滨海到海洋之路到底有多漫长?沿海岸线停停走走,我们不仅见识到“教训与经验并举”的海洋生态修复、富含“转化智慧”的海洋新能源开发,更重要的,还有无数以海为生的人的海洋梦。
68岁的玉环县鸡山乡人陈高才一直以自己的经历为傲:1963年,18岁的他和另外5名男青年登上大鹿岛,在这无人岛上安家落户、垦荒植绿直到退休。昔日光秃秃的荒岛如今已覆盖60多万株植被,成为享有盛名的“海上森林”。
登大鹿岛,我们难以体会老陈当年乘坐“‘五月花’号”时的心情。但值得令人欣喜的是,走访浙江沿岸海岛县,向海洋“进军”的人们似乎又现陈高才当年的执着与勇气,一场有关如何保护、开发与利用海洋的大型生态实验正悄然进行。
第一部:保护的力量
大鹿岛开荒时,陈高才最喜欢种植木麻黄。这种抗风沙、耐盐碱的植物如今被栽种至玉环更广阔的土地上。在漩门湾生态湿地公园,一场烂滩涂变清水湿地的生态手术,木麻黄就功不可没。
作为我省第一个人工滨海型湿地,漩门湾湿地是杭州西溪湿地的3倍。它的更大特点还在于,湿地上层是淡水、下层则是不折不扣的海水。淡咸水交汇,湿地深处的泥土里,还残留海洋生物招潮蟹与跳跳鱼。
乘坐电瓶船驶向湿地深处,芦苇荡里白鹭翩跹。公园管委会主任仇宝平对这片曾经的烂滩涂记忆犹新——土地紧缺的玉环人为了向大海要地、向上天要水,曾在这里大规模围垦蓄淡。久而久之,滩涂残留的水因缺少流动,养殖粪便饲料堆积,水质变为臭不可闻的劣Ⅴ类。
远处,一条7公里长的大堤将海水阻隔在外。玉环境内的大小溪流源源不断注入滩涂,终于积水成湖。水的盐分越来越少,加上湖底清淤,水质已提升为Ⅲ类水。而这,只是滩涂生态手术“换血”的一部分。
当地人还在盐碱地上栽种文旦、棉花和西瓜,富营养化的氮磷被植物吸收。最外层长达60多公里的木麻黄防护林带,成为守护湿地的海上绿色长城。“再过几年,这块土地一定可以种粮食。”老仇对这场生态手术信心满满。
相较于玉环的植树造林,象山的海岸生态修复似乎更加大胆。在爵溪街道,海岸线长510米的大岙沙已人工“植沙”完毕,它北面的下沙沙滩不久将披上金色的新装。
“开展大岙沙沙滩整治,是为改良海岸线生态品质。”项目负责人厉先强介绍,上世纪70年代,这里大量海沙被运往上海充当建筑材料,由于过度采挖,原本一人多高的黄泥沙只剩下一片乱石滩。而这些“拦门沙”本来起到削弱海浪、保护岸滩的作用。
为增强岸滩的“抵抗力”、重现昔日的沙滩美景,从2012年起,象山花费2145万元先后从福建、舟山买回28万立方米的沙子,将细沙搬运回海岸。
48岁的郑香英在大岙沙沙滩上清理垃圾,碧海蓝天下,她从金色的细沙中挑拣出碎石与游人遗留的垃圾。她说,因为有了这片沙,蛏子、小蟹又“重出江湖”,海里的小生物还引来褐翅燕鸥、白鹭等精灵归来。
在海岛洞头,当地通过海岛引鸟、增殖放流,将生态修复由海岸延至深海。
跟工作人员乘船远行至距洞头本岛约20千米的南北爿山海洋保护区,曾有上万只鸟儿栖息在无人岛“鸟岛”中。因放养山羊、偷盗鸟蛋,岛屿生态遭到破坏。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昌达告诉记者,为了保护鸟岛,这里不仅再度植绿,还安装“假鸟”、利用声波吸引鸟儿再度归来。海洋“放生”更是洞头居民的一种默契,自2011年至今,洞头累计放生黑鲷、金鲷、大黄鱼等鱼苗49万尾。
第二部:转换的智慧
60岁的王小祝是海上放牧的行家里手。正午时分,阴雨连绵。我们从玉环大鹿岛倒两次船,登上中鹿岛,只为见他一面。
老王身着雨披,刚从海上捞海带回来。整个中鹿岛,只常住着他一户人家,还有雇来的零工。王小祝和老伴原来在浅滩上养贻贝,2010年5月,夫妻二人上岛开荒,建起海洋牧场。
中鹿岛地势低洼处有一个教室大小的池塘,一只只露底儿的塑料大碗被塑料网兜垂直吊在池子里,喜阴的鲍鱼就攀附在碗里。
老王在岛周围海面上养着2000多亩海带,它们是100多万头鲍鱼的主要饲料。当鲍鱼苗长到1元硬币大小,他就会把它们从池塘里捞出来,放养海里,加快生长速度。
“浅海养殖是未来优先发展方向,尤其是这种贝类藻类的套养兼养。”玉环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郑青松解释,每生产1吨海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1.1吨;而吃海带的鲍鱼又将溶解在海带中的有机碳最终转移到外壳之中,“一种察觉不到的低碳技术,就在海洋放牧中实现。”
生物链间的能量转换,似乎还不足够反映海岛人弄海的智慧。28°N、121°E,在葫芦形乐清湾内的海山乡茅埏岛上,我对另一种海洋能量的转换念念不忘,它因人类的机械设备而变得强大实用。
1972年,茅埏岛开建海山潮汐电站,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双库、单向、全潮蓄淡蓄能潮汐电站。
电站里,两个涡轮机将海水起起落落“折返跑”的动能存储起来发电。上库蓄海水约400亩,下库蓄海水40余亩。站长谢宗松介绍,在没有潮起潮落时,站里还能利用上下库之间2米落差发电。它的年发电量达40多万度,足够支持全岛用电。
但关于潮汐发电的最大争议在于其高昂的发电成本。上网电价每度只要0.46元,潮汐发电的成本每度要1.8元。如今的海山潮汐电站,只能依靠将上库中的200亩出租给当地人搞养殖,才能抵掉发电的亏损。也因成本太高,潮汐能的利用前景依然迷雾重重。
即便如此,人们从来都没有放弃利用海洋潮汐能的机会,向海洋伸手“要电”的办法也不止一种。
在玉环县大麦屿,总投资5.2亿元的风力发电厂正在抓紧建设中,今年10月有望实现并网发电。建成后,这个风力发电厂与同等的火力发电厂相比,年节约标准煤5万吨。
能量转化的智慧,已让个别渔老大尝到甜头。“浙象渔3087”的渔船上,象山渔老大林红卫刚装上一台由45度角倾斜的太阳能光伏电板和风车组成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依靠海风和阳光,该设备就能在船上发电,每艘船每年节省至少2吨柴油。
在当地海洋与渔业局的补贴下,渔老大只要支付设备价格的10%,就能安装风光互补发电装置。目前,象山已有80艘渔船安装该设备。未来,这种清洁能源装置还将进一步在渔船上推广。
第三部:闯海的机遇
迎着咸涩的海风与潮水,顺着浙江曲折的海岸线,我们从中部的象山一直走到南部的洞头。
所经之处,大的岛屿无不被一座座气势恢宏的现代跨海大桥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新的半岛。在海洋经济崛起的今日,将海岛变半岛代表着一个地区经济、科技、建筑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
2006年,全长14.5公里的全国最长的跨海大堤——灵霓北堤建成通车,孤悬大海7000年的洞头列岛变身半岛,岛上渔民的生活变化翻天覆地。有学者认为,洞头半岛工程使温州的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延伸60公里、城市面积增大两倍。使其由临江城市转变为临海城市,从瓯江时代奔向东海时代,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机遇。
北部的象山县则将国人的注意力吸引至无人岛屿的利用与开发。
2011年,象山无人岛大羊屿以2000万元的价格被宁波高宝投资有限公司竞拍到为期50年的使用权,成为中国无人岛使用权转让的“第一拍”。
两年过去,大羊屿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郑岳夫说,无人岛开发的进程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要慢。而这个距大陆最近处300多米,相当于36个足球场大小的海岛,2000万元转让费只是“毛毛雨”,要想建好岛上的基础设施,至少要投资5个亿。
大羊屿早在拍卖时,就被确定只能搞旅游娱乐开发,岛屿设计规划要得到海洋主管部门的审批与认可。近日,大羊屿启动施工,未来它将成为一个以游艇俱乐部会员为主题的高端旅游休闲岛。
6月1日起,浙江首批31个无人岛开放给个人申请。大洋屿开发面临的难题或经验,都将为拥抱深蓝的我省无人岛开发提供范例。
离别的最后一站是洞头渔港码头,一场骤雨初歇,阳光奋力冲破云层,洒在插着红旗的蓝色渔船上,照亮每一位正在整理渔网准备出海航行的渔民身上。他们的脸上带着坚毅,充满了坚韧的神情,和一种欲说还休的憧憬与希冀。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