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海行观察
长山群岛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地处大连,它是中国八大群岛之一,陆域面积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324平方公里,拥有142个岛礁。由此组成的长海县是我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其中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獐子岛、海洋岛设有乡镇政府,人口10.5万。
长海古老,梦想却年轻。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愈发优越的发展模式,使长山群岛居民的梦想扬帆起航。
五月的黄海,天蓝风急,浪潮澎湃。
由于每天上岛的游船数量有限,尽管不是海岛旅游的最佳时节,登船上岛饱览“休闲天堂,山海画廊”之秀美的游客也不少。
皮口港到大长山岛相距18海里,到獐子岛或海洋岛则需经历更漫长的海上颠簸。虽然交通不太便利,受天气影响还会无法进出岛,但这座素有“天然鱼仓”和“海洋牧场”之美誉的群岛并没有因此固步自封,他们因地制宜,利用海岛资源优势,以海为土,在海域面积上科学地耕海牧渔,成功摆脱传统渔业的局限,而丰富的海珍品资源让这片30年不曾对外开放的“处女地”,打破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沉寂。
古岛尽显诗画魅力
一踏上大长山岛,采访组就被岛边一排排烂漫的樱花树吸引,在多彩花簇的映衬下,海与天蓝得让人不忍眨眼。“汪洋万顷青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大文豪郭沫若当年只用两句话来形容长山群岛,轻描淡写之间,将群岛景观既入了画,也入了诗。
数十亿年的海陆交错变迁,造就长山群岛星罗棋布,如同璀璨明珠镶嵌于万顷碧波之上。10324平方公里的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中,142个岛礁像珍珠一样散落,组成了长海县。大长山岛是长岛县城所在地,当年日俄争夺旅顺口时,日军舰队就停泊在此海面上。
长山群岛是中国八大群岛中最靠近北方的群岛,也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群岛和我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县境东与朝鲜半岛相望,西南与山东省庙岛群岛相对。
长山群岛地处黄海深处,是辽南地区人类目前可考的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据历史考证,早在6000年前,海岛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小珠山遗址,7000年沧桑遗贝犹在。
中日甲午战争后,长山群岛被日本侵占。直到2009年,这里才正式对外开放,其海洋资源保存完好,拥有国家一类海水水质,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碧海、绿岛、细滩、蓝天,明净澄澈,韵味深远。
岛上驱车,体味海岸曲折,海湾连环。大长山岛因岛长且山多而得名,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美妙的传说数不胜数。近年来,岛上的面貌日新月异,鳞次栉比的欧式建筑与东北亚风光的结合,增添了海上小城的无穷魄力。
耕海牧渔焕发海岛生机
驾舟海上,一排排养殖虾夷扇贝的筏子构成了独特的海上牧场,壮观的景象成为海岛的又一景色。
作为全国最大的海珍品养殖基地,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这里海域广阔,海水清澈,海洋资源丰富,享有我国“天然鱼仓”之美誉,除盛产鱼、虾外,名扬海内外的皱纹招鲍、刺参等名贵海珍品也产于此地。日趋现代化的“海洋牧场”成为海鲜供应的重要来源。
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成德告诉我们,所谓现代海洋牧场,形象地说就是通过“底播增殖”手段,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让鱼贝类资源在自然海域里生长。这种生态型渔业发展模式颠覆了以往单纯的捕捞、设施养殖为主的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克服了由于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由近海养殖带来的海水污染和病害加剧等弊端。
2008年长海县正式提出发展现代海洋牧场,目前包括獐子岛、海洋岛、大小长山岛和广鹿岛在内的5个乡镇都有海洋牧场。长山群岛的海洋牧场建设在全国来说名列前茅。
当地渔民老魏说:“过去我们这些养殖户都比较贪心,一个网层放上三四十个扇贝苗,心想即使只存活一半也还有十几个。后来搞了海洋牧场后,才知道不按科学规律养殖是不行的。”
如今,群岛海底数以亿计的扇贝、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就像广袤草原上放牧的牛羊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近年,长海县还引进加拿大、日本的虾夷扇贝养成后与本地虾夷扇贝进行杂交试验,解决养殖品种单一、老化等问题。
通过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海洋渔业这一传统产业在海岛焕发了新的生机。长山群岛的刺参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占总量的35%左右,质量也最好。这里的鲍鱼肉细嫩而鲜美,产量约占全国皱纹招鲍产量的60%以上。到目前,长海县开发利用的海域超过500万亩,当地居民的收入成倍翻番。
长海旅游避暑度假区即将成立
就在离岛之时,记者得到一个最新消息:长山群岛即将成立长海旅游避暑度假区,不日将挂牌,届时,“长海县”这个名称也将告别历史舞台。
长海县以发展海岛休闲度假游和生态观光品鲜游为主攻方向,深度挖掘海岛文化,现已建成了大长山岛饮牛湾、环海公园、广鹿岛仙女湖、海洋岛哭娘顶等多个景区,凭借62%的森林覆盖率,获评“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国内外游客数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南有三亚,北有长山”,长山群岛已然成为北方人心中的旅游胜地。
海行人物
长海县广东籍移民投资度假村发展旅游业
现在干三个月等于过去打渔一年
在大长山岛蔚蓝的海边,记者偶遇来自广东的王军。王军过去也是一个渔民,如今已是大长山岛上一个旅游度假村的老板。
王军今年40岁,从小跟随父母来到大长山岛,对他而言,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10年前,我自己搞养殖,一年挣1.5到2万元,后来扩张有些盲目,一个浮筏养100吊虾夷扇贝,年年投入年年亏损。”说起以前的失利,王军连摇头。直到2005年,他开始转向前景广阔的旅游服务业。很快,过去做养殖赔的钱还上了,越做越有劲头。前年,王军重新投入50万元给度假村改善环境,升级配套。
事实上,长海县居民一开始对发展旅游业嗤之以鼻。但是大家逐渐发现,开酒店、餐馆等旅游服务业,一年下来收入不菲。慢慢地,很多人开始转向旅游服务业。
“长海人现在干三个月活,等于过去打渔一年的收入。”长山群岛的旅游业最开始源自民间的羊群效应,“当时看到朋友上岛观光,没有地方住,就有人尝试将家中空余的房子租出去,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私家旅店便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
如今,岛群的渔家乐旅店从2005年的几十家发展到数百家,住渔家、吃渔鲜、随渔民出海打渔捕捞等“渔家乐”项目不断拓展。
海行足迹
采访组从大连市区驱车来到普兰店的皮口港,再从皮口港转乘游轮快船到大长山岛的鸳鸯港,航程50分钟。
海行见闻
一岛一屿皆有传说
欣赏美景之余,民间关于海岛的传说成为一路相伴的另一美事。细听“将军石”、“万年船”、“鹰嘴石”等海岛风物的传说,“孔雀仙子”、“仙女湖”等奇闻趣事传说,“梭鱼”、“海上过龙兵”、“胖头鱼折寿”等海洋生物传说。在长山群岛行走,传奇故事一一对照山川草木,便不由得发现它们与自己更亲近了。
长海传说像是看3D电影时戴的那副眼镜,一岛一屿皆有传说,一礁一石均有情趣。在这里,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都有一段情节曲折的故事在民间代代流传。据《长海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时,众多山东移民来此定居,同时也把山东等地的民间故事带到长海县。长海民间故事篇幅短、故事新奇、群众基础好、流传广泛,已经有200多篇传说编书入册。
流传较为深远的有“马老祖”传说——
马祖无名,人送外号“马痴子”,幼时父亲为渔霸打渔葬身大海,母亲为躲债客死他乡,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可怜其悲惨身世,指教其修炼,终成仙得道,回到广鹿岛除恶济贫,并巡游黄海和渤海,解救在狂风巨浪中遇险的渔民,是黄、渤两海渔民的保护神;民众对其敬仰有加,称其为马老祖,并于清道光十三年兴建马老祖庙,并前往供奉香火。至今马老祖庙的香火一直兴盛。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