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据《钱江晚报》消息,徐汉祥,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从事海洋水产研究20多年,是我省最权威的渔业专家之一。他提出的伏季休渔方案,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后实施,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保护渔业资源的实例。
面对渔业资源的现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钱江晚报》:在您看来,浙江的海洋渔业资源现状怎么样?
徐汉祥:打个比方,现在的状况就像是海上的一条船,在风浪里颠簸,已经摇摆得很厉害,非常危险了。如果船翻了,那就完了。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就很难很难恢复了。
《钱江晚报》:您觉得,船会翻吗?
徐汉祥:像现在这样持续的超饱和捕捞,持续的资源衰竭,完全有可能翻船,就像当年的渤海湾一样,变成一片死海。但到这个程度也不是一年半载,还有一段时间。
《钱江晚报》:省海洋与渔业局的一份材料显示,“今年全省渔业生产实现开门红,海洋捕捞产量58.12万吨,同比增长11.1%”,您怎么看这个增长?
徐汉祥:有人以为,这个增长是好事,这其实是误区。相反,它是个危险的信号,说明我们的资源已经严重衰退了。
海上的生物链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般,6至8斤小鱼养成1斤的大鱼,现在大鱼吃掉的小鱼少了,小鱼的量就多了。
我估计产量还会继续增长。到后来,可以吃的鱼越来越少,带鱼、鲳鱼或许也像黄鱼一样要灭绝了,春节时,舟山的大鲳鱼在饭店里已经卖到了1000元一斤。
等到只有浮游生物,海洋生态系统就彻底完了。
《钱江晚报》:海鲜少了,会影响老百姓的餐桌吗?
徐汉祥:鱼也不是每天吃的,还能有虾蟹等可以补充,虽然营养不如鱼。其实,这个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大问题还是渔民。
《钱江晚报》:您是说渔民的出路?
徐汉祥:是的。我们早就在实行渔民上岸工程,但很多渔民上岸后,又回到海里了。
相对来说,渔民是比较弱势的,他们没有什么文化,除了打鱼,也没什么其他技术,其他的工作很难做,只能做做养殖等和渔业有关的。
渔民的出路是个大问题,这么多人。所以,渔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太多了,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20多年来,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没有好好管,有些积重难返。
《钱江晚报》:现在最迫切需要做的是什么?
徐汉祥:我觉得,有两个突破口,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也会比较有效。
第一,实行渔具准入和网具管理,要定下标准,包括规格尺寸和数量都要细化,像帆张网等破坏资源的要禁止用。
第二,要制定可捕幼鱼的比例和可捕标准。要保护幼鱼,有的渔民用蚊帐一样的网,不仅捕幼鱼,连鱼卵都捕,我印象很深,一条船两三个月捕掉了两亿粒的鱼卵。
1989年颁布的《浙江省渔业管理实施办法》就有明确的最低可捕标准:如鱼类,大黄鱼250克、小黄鱼150克、带鱼125克、鲳鱼150克等;如虾蟹类,日本对虾体长9厘米、梭子蟹125克等。但2005年废止后,这个标准就没有了。
另外,违法捕鱼违法成本太低了,最高的罚款才几万元,渔民多打一网就赚回来了。在韩国,违法捕鱼罚款是很厉害的,一罚就是上百万。现在这个时候,我们也应该用重典了。
我觉得,要做好这件事,需要管理部门、一线渔民,乃至国家共同努力,渔业资源才会逐渐的恢复。特别是渔民的意识和觉悟也非常重要。
相关建议
江苏省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仲霞铭
严控将幼鱼当饲料,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幼鱼大多被用于养殖业和饲料厂,保护幼鱼可以从规范这些养殖场的饲料使用做起。
现在使用幼鱼的,主要是江苏的螃蟹养殖和福建的大黄鱼养殖。以大黄鱼为例,一斤养殖大黄鱼只卖二十来块钱,但需要几十斤的幼鱼来喂养,很可惜。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不要让养殖业毁了海洋渔业。
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施华兴
对渔船进行配额管理,规定每年最多能打多少鱼
目前,我国对渔船管理实行的是“过程管理”,即从造船开始,一直管到捕捞、交易等全过程,这样的管理难度很大。
可以试着学学韩国的管理。在韩国,实行的是配额管理,即给每条船一定的配额。今年你可以打多少量的鱼,打到了就不能再打,这样就只要控制交易的环节。
台州老渔民徐有庆
不能“你抓我不抓”,东海沿岸都要管起来
作为老渔民,全国海域资源哪里管得好,我很清楚。
应该说,台州管得还算严的。不过,如果其他地方管的不严,资源还是要完蛋。
台州民间人士吴宏山
鼓励成立民间保护组织,加强保护资源的宣传
现在的海洋宣传教育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加强宣传,无论是对渔民还是对消费者,唤醒他们的意识,要让他们一起保护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监督。
最近,我在做一件事,看看能不能成立一个民间的保护海洋资源协会,这里面有志愿者,有渔民,也要有新闻媒体的人。希望政府能支持我的这个想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