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搬迁”备选地之一的“新风码头”
如意坊新风码头即景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春暐
图/羊城晚报记者 郑 迅
黄沙水产市场搬迁,是否会重演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4月25日,本报广州新闻版报道了黄沙水产市场再次启动搬迁事宜,报道引起市民及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仅仅一天之后,市场方有工作人员就通过媒体“辟谣”:“市场不会搬”。
黄沙水产市场的搬迁,正成为一出奇怪的戏码:2007年开始,市场就已经被有关部门认定“铁定要搬”,而将近7年过去,市场依然雷打不动。近日,市场所属的广州港集团给羊城晚报记者发来书面声明,表示仍需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才能“完成现址升级改造与异地选址搬迁”,也就是说,至少在2016年前,黄沙水产市场或许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这与市相关部门的表态有出入。这个盛名之下的海鲜市场搬迁到底有着怎样的难处?它又可能有着怎么样的将来?
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多方走访,寻求答案。
未来动向
适当迁出部分档口
现址进行升级改造
黄沙水产市场搬不搬?主管的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以及广州港集团的回应为:部分搬,部分保留。
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晓帆近日就搬迁传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搬迁的仅为经营贝类、虾蟹等低端小水产的临时档口,这些档口数目约为200多个,占据整个交易市场的一半左右。其余部分不但不会搬,而且还会升级。据其介绍,这属于“功能切割性”的部分搬迁,原址水产交易的功能暂不改变。在不改变水产交易的同时,原址甚至还要进行改造升级。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升级预案为改造交易中心大楼,预案已报规划部门审批,交易中心大楼由两座15层主楼与一座5层裙楼组成,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额达8亿元。记者现场走访发现,现址大部分建筑都不超过10层,这就意味着新中心容量将是原来的两倍以上。据介绍,这项改造将从今年起至2016年分步实施。
日前,黄沙水产交易市场的母公司——广州港集团给羊城晚报记者发来书面说明,上面介绍,根据广州市关于推进珠江黄金岸线建设的工作部署,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抓紧完成现址升级改造与异地选址搬迁。
文内介绍,黄沙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早在2009年已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牵头推动下,对现址升级改造进行了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黄沙市场现址将建成集餐饮、旅游、购物、观光为一体的商贸娱乐中心与“渔人码头”。针对目前黄沙地区的交通问题,也正实施部分水产项目的物流外迁,为现址升级和搬迁做前期准备。
记者留意到,即便是部分搬迁,也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据透露,由于涉及一些拟迁出档口的补偿、安置问题,场方还必须做大量沟通协调工作。
何解难搬
皆因利益难以平衡
档主搬走意愿不强
走过将近7年,黄沙水产市场搬迁一直“空转”。很大程度上在于业者主观意愿不强。
老“新风港人”有这样一段回忆,上世纪90年代,随着铁路和公路的飞速建设以及大型码头的兴起,黄沙码头和新风码头航运量渐渐萎缩,一半的码头空置,新风港务公司2000多号人饭碗就快捧不住了。在此背景下,1994年成立了黄沙水产市场,另辟蹊径求生存。出乎很多人意料,码头不但“咸鱼翻生”,水产市场的产品更是占据了全国水产市场60%以上的份额,活鲜的交易量全国第一。相关人士统计,这个市场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人数达十万人。
“没了市场,我们能怎么办?”本报关于“市场搬迁”的报道上街后,多名市场内部人士以及摊档主都致电表达了这么一种担忧。部分业者介绍,他们的投资额都在数百万元上下,市场一旦搬迁,这些投资便可能打水漂。即便是就近搬到新风码头,很多人也表示相当抵触。
另一个没有公开谈及的原因就是利益平衡问题。市民挽留黄沙水产市场的原因大都是因为自购海鲜加工的特色服务,但场内档主介绍,大宗批发才是盈利的大头,“散客生意估计只占业务量三成”。据介绍,目前黄沙水产市场一个小档口单日营业额就可以达到20万元,整个市场年交易额突破70亿元。广州港集团更一度预计,升级扩建后的广州黄沙水产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量将达到40万吨,交易额将超过100亿元。
这种前景之下,档主们更加不愿意到新风码头当“开荒牛”或是离开。
安置意向
三个迁出接收地点
各有死穴难担重任
即便是200个档口的部分迁出,也不是小工程,从接收“下家”的动向,或许能够一窥“搬迁”的全貌——从2007年开始,陆续传出可能接收的地点有三个,分别为番禺区、芳村区域以及现荔湾西部城区。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了这三个可能接收这批商户的“下家”。
2009年5月20日,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向广州市政府提交了搬迁意见,并得到了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的批字——“抓紧研究,制订方案”。2009年7月9日,市规划局召开“黄沙水产市场搬迁番禺选址协调会”。因此,番禺一直是一个热门选择区域。黄沙水产市场档主向记者回忆,当年番禺“五湖四海”国际水产交易市场就积极接触附近档主,“还真有不少人过去的”。有不愿具名的档主就说,当时市场双方没有直接沟通,由于触及到利益问题,“关系一下子就冷了下来”。黄沙水产市场系场方经多年苦心经营才有今天规模,“不可能拱手送人”。去了番禺的档主,也有不少因为生意一落千丈,又回到黄沙。
“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且因应海鲜离不开船运的特性,人们自然把目光放到广州港集团自有用地上。事实上,该集团在西部市区码头的资源也相当丰富,有如意坊的新风码头,有海珠区洲头咀附近的内一、内二码头和对面芳村的内四码头。
2009年,广州市建委、市规划局及荔湾区政府给市人大代表的答复中就介绍,黄沙水产市场搬迁问题已提上市政府议事日程。荔湾区已开展了黄沙水产市场搬迁选址的前期工作,初步计划选址于原芳村区南部、龙溪大道以北的物流区范围内。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该处发现,这个位于芳村鹅公村一带的区域,交通相当便捷,距广珠西线、西南环高速路出入口不远,可直接接驳广深、广佛、广汕、广惠、京珠等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十分发达,不仅可辐射大珠三角,还可辐射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到新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和广州市区亦十分方便。
但荔湾区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此前确实讨论过黄沙水产市场搬迁到该处,但拖延之下,原来搬迁选址处已经建起一座主打经营冰鲜产品的水产品交易市场。该人士介绍,尽管该市场主打冰鲜产品和黄沙水产市场在定位上有一定的区分,但考虑到功能重叠、竞争激烈等要素,黄沙水产市场搬迁到此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他同时透露,该市场目前人气未达预期,这也一定程度上减低黄沙水产市场搬迁到此的兴趣。
洲头咀附近的内一、内二码头目前有工程进展,并不适宜再有大动作;剩下唯一的选择似乎就是如意坊的新风码头。有黄沙水产市场的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提交市规划部门的方案之一就是以新风码头改建为基础。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该码头发现,新风码头目前仍是主营装卸集装箱和处理进口货品,现场没有改造痕迹,场内工作人员也说没有收到改造通知。
内部人士介绍,新风码头改造难度并不大,岸边原有的旧仓库经简单装修后就可以用作水产档口。但问题在于,新风码头距离现在的黄沙水产市场实在太近,步行十分钟、车行五分钟就可抵达,两者又同时依靠黄沙大道进行运输。该人士透露,为缓解周边交通压力,黄沙水产市场目前已经把部分货品运输外移到新风码头附近,“如果说这也是一种搬迁,有点牵强”。一旦审批通过,这种近距离搬迁就好比在黄沙地区新增一个水产市场或者扩大原有水产市场范围。
追问出路
市政维护成本高昂
通畅物流才是王道
黄沙水产市场真的到了不得不搬的地步吗?档主们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在他们看来,水产市场能有今天的成绩是一代码头人的辛勤付出起来的,政府的搬迁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事实证明,很多市场一旦搬迁,多年集聚的人气会在瞬间烟消云散。
黄沙水产市场为什么一定要搬?有市人大代表指出,黄沙水产市场的车流量过大,每天达到1000辆次,日交易量达600多吨,路面不堪重负,加上活鲜水产业交易具有特殊性,地面常年受咸水侵蚀,由西猪栏路经由粤恒丰大厦出入段至从桂路的路面破损现象较为突出。另外,因该市政路段排水口少且部分堵塞,管道及污水井淤塞比较严重,造成污水排出经常出现困难。
过重的负担造成维护成本加大。相关资料显示,亚运年前,荔湾区市政建设局对丛桂路、西猪栏路一带共835米的雨污水管和约8000平方米道路面积进行改造,工程造价达到550万元。因应市场24小时不间断营业,为此付出包括保安、保洁等人力成本也相当高昂。此外,在市中心维护这么一个巨型货运市场,周边居民意见也相当大。根据规划,荔湾有意把黄沙大道及原广铁南站周边打造成为新的生态宜居区域,该计划也因这个24小时运营的市场产生的污水、噪音等问题,备受考验。
广州市规划局一度表示,黄沙水产市场属于市政府要求修编、调整规划的四大重点地区之一,无论从该地块周边地区广铁南站改造、沙面历史文化区保护规划等要求来看,还是交通量趋于饱和的黄沙地区交通情况,该区域不宜发展批发市场功能,应着眼于周边区域整体提升和加快区域的道路交通整治工作。广州市建委就认为,黄沙水产市场应该根据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及规划控制要求搬迁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
规划专家介绍,由于客观存在的问题,黄沙水产市场制订的“小打小闹的区域内搬迁计划肯定不能解决问题”,也不符合职能部门的原意。他介绍,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货运物流的负面影响上,在没有平衡好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政府应该尽快引导企业拓宽物流渠道,同时加紧制订完备的搬迁改造方案。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