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原本80米宽的水道,被围网挤占得只剩5米多宽
2005年起,湖北省用了3年时间,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拔除了洪湖湿地的“肉中刺”——30多万亩围网。水变清了,鸟儿回来了,洪湖重现“浪打浪”的美景。
然而,野保专家发现,近两年,洪湖湿地保护出现倒退,鸟儿飞走,鱼儿变少,原生态变味。
一周来,记者进行了多次探访调查,发现少数人因利益驱使,偷偷使用明令禁止的渔具,侵害着美丽的洪湖。
休渔期间
渔民照常下湖捞生活
4月25日上午,记者乘船来到洪湖西南角的监利县三墩村水域,不时看到渔民开着机动木船从湖中返回。
“今天捞到多少?”
“五六十斤,都是小鱼小虾,卖个百把块钱吧!”
在与记者的聊天中,渔民们都说:现在鱼越来越难打了。
距三墩村约7华里的高潮村,渔民们也说:“过去下趟湖,少说可以捞个百十来斤。不晓得为什么现在鱼这么少。”
20岁出头的小吕,与父母一道做鱼贩生意,用水泥船在湖边圈起了一个暂养池。“我家每天可以收购清水虾和小鱼400斤左右。要是在以前,至少翻一番。”他说,像他家一样的鱼贩,村里有20家左右,情况都差不多。
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渔民告诉记者,他们通常凌晨4时多就下湖,中午12时许回家。当天他捞到70多斤鱼虾,当场卖给了鱼贩,赚了200多元。
目前是休渔期,为何还要下湖捕捞?“不下湖,吃什么呢?”他反问道。
记者在他家看到,午饭的菜是一条没有卖出的小财鱼、几条小鲫鱼和从街上买回的莴苣。
潜伏湖底
地笼专捕“虾兵蟹将”
洪湖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水禽,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持续发展观念,过度的围网养殖使洪湖环境状况极度恶化。据统计,至2004年底,围网养殖水面达到37.7万亩,水生植被由90%下降到30%。
洪湖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5年至2007年,以拆除围网为突破口的洪湖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展开。我省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采取了封湖蓄禁、灌江纳苗、取缔非法渔具、关闭上游污染企业、移栽水草、控制水位等综合治理措施。
短短几年,洪湖重现生机,水清了,鱼多了,水草茂盛了,鸟儿回来了。
今年1月前后,当省野保协会秘书长李明璞兴冲冲来到洪湖,发现湖面虽然不见私设围网了,但随处可见的地笼,更加隐蔽地侵害着洪湖的健康。
地笼是一种专捕小鱼小虾的渔具,每个成本约70元。记者在三墩村、高潮村、官墩河口等水域看到,一副副长十余米的地笼,像地下管网,纵横交错,遍布湖底。
一名正在收地笼的渔民说,他在湖中放了160个地笼,分为两批,一天取一批,一个地笼一次可捕到小鱼小虾1斤左右。“我家的地笼还不是最多的,有人下了300多个。”
在三墩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晾晒着地笼。渔民们说,管理部门不让布“迷魂阵”,但并没有禁止地笼。
知情人称,在整个洪湖渔区,地笼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李明璞对此忧心忡忡:如果再不及时制止地笼,洪湖鱼类资源将很快枯竭。
阴魂不散
“迷魂阵”大小通吃
记者调查发现,渔民的捕鱼工具可谓五花八门,“迷魂阵”也死灰复燃。
在三墩村、高潮村水域的缓冲区和核心区,每隔数百米就有一座“迷魂阵”,那密密麻麻的竹竿,就像一把把匕首,插在洪湖的胸膛。“不管大鱼小鱼,钻进去就莫想出来。”一位渔民说,湖中的鱼越来越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迷魂阵”作祟,希望管理部门能将其彻底清除。
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圣海表示,“迷魂阵”一度在洪湖泛滥,经过整治,情况大有改善,如今又重新冒出。对此,该局将坚决予以打击取缔,也希望广大渔民积极举报。
另外,洪湖中的私自围网养殖虽然不像过去那般猖獗,但在安置水面范围内,仍有一些渔民偷偷扩大围网面积。如监利县三墩村的水面安置区,围网之间原本划出了80米宽的水道,如今已被围网挤占得仅剩5米多宽;洪湖市云峰村、官墩村、花园村和蒋庄湖村附近的千亩观荷湿地,被4个村分别用围网圈占,用于养殖小龙虾、泥鳅和黄鳝等。
刮地三尺
拖螺船扫光田螺水草
“对洪湖伤害最大的,应该是拖螺船。”渔民们告诉记者,这种船所到之处,刮地三尺,可将湖底的田螺、水草等一扫而光。
他们介绍,拖螺船是一种拖动渔网捕捞田螺的机动船。渔网上装有一排排铁块,以便沉入湖泥之中,其主要目的虽然是为了捕捞田螺,但受到伤害的却是所有底栖水生动植物。
渔民们说,拖螺船一般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3月大量出现,趁夜间偷偷下湖,捕捞的田螺销往周边城市的夜市摊点和酒店。“他们不分什么核心区和缓冲区,只要哪里有田螺,他们就在哪里拖。有时,一个晚上出动的拖螺船多达上百条,所到之处,田螺和水草都被拖得精光。”
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说,拖螺船不仅伤害了净化湖水的水草,影响草鱼等鱼类的食物和鱼儿的产卵地,也破坏了湖中的生态平衡,是管理部门坚决禁止和打击的对象。但是,由于拖螺船通常是在晚上作业,加上湖面太大,管理难度很大。
采访时,虽然记者因为季节的原因没有发现拖螺船的踪影,但它们造成的恶果已经显现。
在洪湖西南角水域,大片大片的湖面难见水草和菱角。渔民称,这就是拖螺船造成的。这些地方的水草要想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至少需要3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
与拖螺船一样,电打船也属于严禁之列。其作业时间通常也在夜间,给鱼虾带来毁灭性打击。
渔民们希望管理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制止拖螺船、电打船等毁灭性捕捞方式,给子孙留下一个美丽、富饶的洪湖。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