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通讯员 强平龙 胡亚卿 记者 长青
在邗江区公道镇渔业产业园,有一位甲鱼养殖大户,他玩过期货、炒过股票,赚到钱后倾其所有,转行搞起水产品养殖。别人都盼着塘里的鱼蟹快快上市,他却“放任”自家甲鱼慢慢成长,用他的话说:“3年不死,5年必活。我要向全镇人证明,搞现代高效农业,做‘长线’才大有希望。我要向客户证明,搞农业养殖,要赚就赚良心钱。”
他叫池俊,嘴边常挂着一句话:良心无价。他五年不赚钱,养出了生态甲鱼,如今特供星级酒店。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公道镇渔业产业园红瑞生态农业公司,一个个养殖塘口,四面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苗木。走在塘口小路上,突然冒出一个人,大高个,黑脸庞,手里拎着一只蛇皮袋,笑着对我们说:“我就是池俊。走,看看我的中华鳖去!”
一路上,蛇皮袋里有东西活蹦乱跳,记者好奇地问:里面装着啥啊?打开一看,居然是泥鳅。
“这叫黄鳅,是从台湾引进的品种,一只足有半斤重,以前在广东、福建有大面积养殖,现在我准备在公道建一个基地。”池俊说。
记者仍是纳闷:甲鱼不好好养,咋侍弄起泥鳅来了?原来,2008年池俊转向甲鱼养殖以后,做过一番调研。“养甲鱼是一个投入周期长的行业,三五年根本不能考虑回报问题。”池俊告诉记者,这就好比“只取不存”,手上资金总有枯竭的一天。
于是,他给自己设计了一套养殖模式:先繁育种苗,通过种苗销售,让自己“存活”下来。然后,用种苗销售资金,解决甲鱼原生态养殖的饲料、设备等缺口问题。最后,甲鱼进入成熟上市期,进行品牌推广。
2009年,池俊第一批梅花鳖、中华鳖种苗上市,用这一笔资金,他一次性储存鲜活小鱼几千吨,并购买了2万斤螺蛳。螺蛳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是甲鱼最美的食物。去年,他又引进台湾“黄鳅”,实现了塘口生物系统的自我循环。
“搞农业不比工业,它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的行业,要有战略眼光。”池俊说,现在自家一年繁育70万只甲鱼种苗,将来3年内可以扩大到200万只,加上黄鳅养殖,未来10年内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
今年是池俊养殖甲鱼的第五个年头,他的第一批成年甲鱼最近终于上市了。因为是原生态养殖,他的甲鱼卖得比别人贵,也卖得比别人火,还专门开辟了一条直销扬州星级酒店的特供通道。池俊说:“农业养殖不能靠速生,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抗得住压力,最后才能赚到放心钱、良心钱。良心无价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