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在池塘中放置大闸蟹居住的“楼房”
水产养殖面临水面紧张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水体,提高单位产量,成为不少养殖户苦苦思索的难题。市民意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为大闸蟹打造“楼房”,进行立体生态养殖,让原本一亩只能放养800到1000只大闸蟹的水里,可以养殖4000到5000只大闸蟹,为产量翻倍提供可能。
筑楼 让蟹可居
走进江苏常熟沙家浜现代渔业产业园,有片池塘显得与众不同,在池塘太阳能板支架边露出几个短短的小管子。这只是奇特装置的一小部分,由25根管子捆扎成的梯形装置因为底部的横杆,陷在鱼池的河泥里,稳稳地站立在水中。这是民意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探索的大闸蟹立体生态养殖,这个装置是为大闸蟹打造的“楼房”。
没有足够的居住空间,大闸蟹就会争斗,单位面积的养殖量无法增加。负责人周明亮为此思考能否让大闸蟹住进“楼房”,这样不就能增加单位面积的养殖量么?为此,他订购了特制的管子,捆扎成稳定性高的梯形,为大闸蟹构筑“小高层”。考虑到阳光和投食需要,管子的一侧采用斜面的设计,让“房子”更加透亮。考虑到成蟹和扣蟹的不同需求,周明亮还为它们制订了不同规格的管子。
生态 使蟹可活
一个原本养1000只大闸蟹的池塘,如今养4000只左右,如何保证存活,而且要质量上乘?周明亮告诉记者,他们除了采用循环水保证水质安全,还在水草、螺蛳、增氧上有绝招。
确保水质好,首先水草要丰茂。过去鱼池里通过在水底种伊乐藻就能满足大闸蟹的要求。而他们现在采用立体养殖水草的方式,增加水草量,就是在水底种伊乐藻的同时,在水面放水花生,再加上水中茭白等水生植物,确保一个鱼池有4种以上的水草,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水草群,确保完成对水质的净化。不仅如此,原本鱼池放一次螺蛳,现在增加到4次。为了给大闸蟹增氧,周明亮他们在鱼池里加大纳米管铺设的密度,采用微孔增氧确保大闸蟹所需。
渐增 循序渐进
今年为了尝试新想法,周明亮选了2个池塘、20亩水面投入近10万元,进行立体生态养殖。春放时节,周明亮在成蟹池里放养了3500多只,到目前为止生长情况不错。照目前这个状态,预计到收获时节,鱼池一亩的产量可达200公斤,比普通生产方式100公斤的产量翻了一番。但这还是个开始,周明亮的目标是亩产400公斤,“按照理论这是可以实现的,池里起码要放5000只蟹。但是毕竟第一次,期间还有很多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得慢慢来,逐步增加,以确保稳妥,真正实现优质、高产。”
这几天,周明亮又和工人们在鱼池边忙碌起来,准备5月中旬进行放养。如果成功,周明亮承包的200亩水面都将进行立体生态养殖,让有限的水面实现更多的产出。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