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刀鱼数量急剧减少 钱塘江“土著”鱼种难觅踪影

发布时间:2013/4/25 8:40:33  来源:今日早报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4月的一个午后,钱塘江边,一条渔船缓缓靠岸,58岁的萧山渔民邵关通拉着一张白色细密渔网,睁大眼睛,仔仔细细地搜了一遍,结果只找到了4条手指长短的刀鱼。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4月的一个午后,钱塘江边,一条渔船缓缓靠岸,58岁的萧山渔民邵关通拉着一张白色细密渔网,睁大眼睛,仔仔细细地搜了一遍,结果只找到了4条手指长短的刀鱼。

  虽然看似空手而归,但邵关通还是面露喜色:“这是今年第一次在钱塘江上打到刀鱼,不容易啊!”

  在钱塘江上打了大半辈子鱼的邵关通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刀鱼可是钱塘江里最主要的经济鱼种。每年春暖花开时,就是刀鱼最多最肥美的时节,农谚“刀鱼来踏青,春潮迷雾出刀鱼”说的就是现在这个季节。

  当年担心打得太多卖不完,如今用再细再密的渔网都鲜有收获。杭州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养殖室主任王宇希预言:“如果再不抓紧保护,钱塘江刀鱼总有一天也会像钱塘江鲥鱼一样,最终灭绝!”

  这并非危言耸听。据相关调查显示:上世纪70年代,钱塘江全江段共有202种鱼类,到了2001年,钱塘江杭州段鱼类种类127种,鲥鱼、白鲟、伍氏白鱼等20多种土著鱼种难觅踪影,品种减少达15.7%。用不少钱塘江渔民的话说,现在钱塘江里鱼只会少不会多。

  现在钱塘江渔民的日子过得怎样?是什么导致了钱塘江鱼种的急剧减少?如何拯救这些濒临灭绝的珍贵鱼种?

  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渔民、渔业专家、杭州渔政部门,深度调查钱塘江鱼类生存现状。

  现状

  今年第一次捕到刀鱼

  但也只有手指长短

  捕捞点:萧山坞里村

  正当邵关通在忙着收网时,其他几条渔船也先后靠岸,各自开始清点战果。

  46岁的坞里村渔民钱月明跟老婆郑一红,反复检查着一排滴水的绿色渔网。最终,他们找到了4条绣花针一样的鳗苗,还有10多条随网打上来的小刀鱼。

  “刀鱼现在很难打了,今年我也是第一次打到刀鱼。”钱月明把这些小刀鱼随手放到水桶中,10多条小刀鱼,个头最大的还没大人的手指粗。

  钱月明把打上来的4条鳗苗,以每条20多元的价格,当场卖给了鱼贩子。而10多条小刀鱼,因为太小没人出钱肯收,钱月明让老婆带回去油炸了自己吃。

  “今天还算好,能打上几条,昨晚在江上熬了整整一夜,一条也没捞到。”钱月明苦笑着说:“我姓钱,现在生活却过得苦巴巴的。”

  而紧挨着钱月明的一条渔船,已锚定在岸边的两根大木桩上。渔船的主人——一位长得很敦实的中年男子,阴沉着脸,甩着手在堤坝上走。

  “他一条鱼也没有抓到。”钱月明朝中年男子指了指说,“像他这样忙活半天抓不到一条是常事。”

  忙活一晚一条也捕不到

  数量稀少价格水涨船高

  捕捞点:钱塘江桐庐段

  沿江而上,在钱塘江桐庐江段,曾是刀鱼千万年来亘古不变的产卵场。

  “刀鱼现在越来越少。”60岁的渔民陈伟兰告诉记者。陈伟兰和丈夫李志良在桐庐分水江上打渔讨生活,已经30多年。

  “明前刀”高昂的价格,诱惑着渔民。4月16日晚,桐庐分水江上,渔船一艘接着一艘,它们尽量抢占江上的有利位置。一张张专业捕刀鱼的白色游丝网,不断地抛进江中。

  到凌晨2点左右,陈伟兰夫妇终于感觉到渔网突然往下一沉,连忙拉了上来。一看,网里只有4条刀鱼。称了下,大约一斤左右。

  这一晚,陈伟兰夫妇是打捞刀鱼的众多渔船中收获最丰的。很多人一条都捕不到。

  陈伟兰说,前些年,刀鱼很多,一天就能捕获10多斤。

  刀鱼稀少,价格也水涨船高。在分水江附近的码头上,陈伟兰捕获的一斤刀鱼,很快以450元的价格卖给了鱼贩子。

  桐庐一位常年在江边收刀鱼的鱼贩子感叹,渔民送来的刀鱼越来越少,收购价也越来越高。前些年从渔民那里收来才100元一斤,现在要涨到好几百元。

  收来的刀鱼,很快被送往附近的高档酒店,也有一些运到上海等地,以每斤数千元的高价转售。

  原因

  偷排污水害得鱼儿断子绝孙

  为什么刀鱼等钱塘江土著鱼种总体在减少?钱塘江渔民最有感受。

  在土生土长的萧山坞里村渔民们看来,刀鱼等钱塘江野生渔业资源减少,主要因为日益严重的水污染。

  邵关通拿出几张用过的“游丝网”,和一张崭新的相比。太阳下,几张用过的“游丝网”颜色发紫,簇新的则雪白发亮。

  “以前钱塘江边没有化工企业的时候,‘游丝网’用一年多后最多只是颜色发黄,现在‘游丝网’放到水中几天,颜色就会变紫甚至变红。”邵关通说。

  靠近钱塘江七号坝和八号坝之间,有一座小桥。桥上刻着“江城桥”,桥下的水体据说跟钱塘江相连,水的颜色泛黑,水面漂浮着一块块的油渍。

  继续往前走,从江边走到坞里村不到数百米,两边可以看见一些化工厂。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臭气。“这个气味还算好的,平时更臭。”渔民们告诉记者,偷偷排进钱塘江的污水,“害得鱼儿们断子绝孙。”

  渔民的看法,并非空穴来风。据“2001年钱塘江(杭州段)渔业资源现状”记载:在七堡以下江段,由于该水域为杭州市城市综合污水集中排放处,加之萧山、绍兴、嘉兴等地综合污水的大量侵入,其水质明显差于上游,达IV类以上标准,其结果是直接阻碍了溯河和降河鱼类的洄游行为,使其在洄游过程中遭致夭折,这也是该类资源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挖沙、建造大坝影响鱼类繁殖

  在杭州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养殖室主任王宇希看来,刀鱼等土著鱼种资源近年遭到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是水污染。钱塘江沿岸的城市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比较快,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进入钱塘江,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其次是挖沙船导致。钱塘江被大量挖沙后,鱼类水生环境遭到破坏。在江底栖息的底栖生物被破坏后,鱼类的食物链被切断,产卵场又遭到破坏,导致鱼类无法正常繁衍。

  最后是过度捕捞。渔民们用的渔网越来越密,捕捞强度过大,致使刀鱼等渔业资源衰退。

  对于钱塘江土著鱼减少的原因,杭州市渔政监督管理总站副站长张婉平表示:钱塘江的水污染,无论对哪种鱼都有影响。

  杭州渔政站渔业资源增殖科童奇烈副科长,详细向记者介绍了钱塘江洄游性和非洄游性鱼类,各自减少的原因。

  刀鱼等洄游性鱼类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海洋污染严重,导致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数量急剧减少;其次是大坝建造阻隔了洄游通道,造成部分洄游性鱼类不能到达产卵场进行繁殖;第三是人类活动如船舶航行、挖沙等干扰了鱼类生存环境;第四是受潮水及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渔产量产生波动。

萧山坞里村渔民收入20年不变

  据杭州市渔政站的统计,目前,钱塘江登记的涉渔船舶共有2300多艘,渔民将近3000多人。

  官方统计,七里泷大坝以下钱塘江江段,包括人工增殖放流的鱼类在内,年渔业捕捞量达2000吨左右。

  “其中近7成捕捞量来自人工增殖放流。”杭州渔政站渔业资源增殖科工作人员说。

  靠打鱼讨生活的人,把生活跟钱塘江鱼类捆绑在一起。看似小小的刀鱼等名贵土著鱼种的变化,就像一串的“蝴蝶效应”,让一些渔民群体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萧山坞里村的钱月明、邵关通等渔民向记者感叹,打渔收入并没有赶上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

  58岁的邵关通,在钱塘江上打渔至今已长达40余年。20多年前,一个小工做一工只赚几元钱。而像邵关通这样技术较好的渔民,一般年收入能达4万元左右,堪称“万元户”。

  当年,打渔被视为快速致富的好行当,坞里村几乎所有的成年男人,都跑到钱塘江上打渔为生。

  过了20多年后的现在,小工做一工已涨到一两百元。而邵关通一年的打渔收入仍维持在4万元左右。年纪尚轻的渔民们纷纷转行,仅剩下不到10余户仍在江上打渔,且年龄大多四五十岁。

  在坞里村渔民们看来,打渔收入20年不变,主要是因为钱塘江里能打到的野生名贵鱼越来越少。

  24年前,最后一条鲥鱼在钱塘江被发现

  12年前,20多种钱塘江土著鱼种难觅踪影

  1999年前后,钱塘江一些渔民从元宵过后就开始捕刀鱼。每年清明前,刀鱼最肥美也是最昂贵的时候。

  而近几年,即使到了4月份,钱塘江里仍难觅刀鱼的踪影。一些渔民也相应调整了打渔策略——4月打鳗苗为主。

  比起刀鱼来,钱塘江曾经最富盛名的江鲜——鲥鱼,处境更加令人扼腕。

  鲥鱼,排名“长江三鲜”第一鲜,短短近几十年来,命运轨迹从产量不断减少,到如今已完全灭绝。

  据相关资料记载,1974年,钱塘江鲥鱼年产量仍有25356.5公斤;到了1981年,钱塘江鲥鱼的年产量急剧减少到463公斤。随后几年,渔民捕捞到的鲥鱼越来越少。

  到了1989年,最后一条鲥鱼在钱塘江富阳段被发现。

  刀鱼和鲥鱼,并列“长江三鲜”。数十年来,它们在钱塘江里或消亡或锐减,折射出的是整个钱塘江的渔业资源状况。

  钱塘江(杭州段)鱼类品种,占全省淡水及洄游性鱼类的65%以上。据相关调查显示:上世纪70年代,钱塘江全江段共有202种鱼类,到了2001年,钱塘江杭州段鱼类种类127种,鲥鱼、白鲟、伍氏白鱼等20多种土著鱼种难觅踪影,品种减少达15.7%。

  杭州渔政站一位工作人员曾参与过2001年钱塘江渔业资源调查,据他回忆,“钱塘江里找不到的鱼类,有白鲟、伍氏白鱼、花斑副沙鳅、中华花布鲆等20种。”

  如果再不重视和保护

  刀鱼很可能步鲥鱼后尘

  虽然最近10余年,钱塘江没有开展过大型的渔业资源调查,但仍有一些研究者关注刀鱼等钱塘江土著鱼的生存状态。

  34岁的杭州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养殖室主任王宇希,就是其中一位。他从来没有看见过鲥鱼,并引为憾事。

  仅仅过了几十年,就从丰产陷入灭绝。鲥鱼的前车之鉴,让这位研究者对刀鱼的命运充满担忧。

  王宇希说,最近几年,无论钱塘江还是长江的刀鱼,都面临着数量越来越少的问题,刀鱼资源破坏比较严重。

  王宇希说,如果再不重视钱塘江的渔业资源保护,在不远的将来,钱塘江刀鱼也可能步鲥鱼的后尘,最终灭绝。

  杭州渔政站的工作人员也承认,刀鱼是钱塘江野生鱼类,近年来总体上确实有所减产。

  今年有望出台《杭州渔业资源管理规定》

  切实保护钱塘江野生鱼类

  杭州渔政站提供的《钱塘江(杭州段)渔业资源现状》记载,早在2001年,钱塘江渔业资源已进入贫乏期,野生渔业资源的利用已相当脆弱。

  记者从杭州市渔政监督管理总站获悉,从1983年起,杭州市每年对钱塘江采取增殖放流,放流的鱼种包括白鲢、花鲢、青鱼和三角鲂等十几个品种,通过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很好地恢复和保护了钱塘江的渔业资源。

  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每年要投入增殖放流资金600万以上,向包括钱塘江在内的杭州市主要天然渔业水域进行放流,年均放流各类水生生物将达到3500万尾(只)以上。

  同时,杭州市今年将有望出台《杭州市渔业资源管理规定》,将加强捕捞强度控制,严格捕捞业船网工具指标控制和捕捞限额控制,实行捕捞退出机制,加强资源调查等,以保护钱塘江等杭州天然水生渔业资源。

  尝试人工驯养野生刀鱼苗

  尽快实现刀鱼放流钱塘江

  为了保护刀鱼种类资源,避免刀鱼重蹈鲥鱼覆辙,杭州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王宇希等研究者,今年打算采集驯养野生刀鱼,试图进行人工繁殖。

  王宇希说,到三四季度,八九月份的小刀鱼出水后成活率就能高一点。届时,我们准备出资向农民收集活的野生刀鱼苗,尝试人工驯养野生刀鱼苗。

  如果人工驯养刀鱼苗取得成功后,再考虑进行规模化繁育,最终争取实现刀鱼放流钱塘江。

  “前景怎么样我们也很难打包票,毕竟人工繁育也很难,目前国内还没有成功的先例。”王宇希说。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2416 关键字:渔船,渔民,刀鱼,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