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大坝上建设过鱼通道,是解决鱼类急剧减少的好方法。图中绿色部分为西牛航运枢纽大坝过鱼通道。记者 郑启文 摄
50年来,流溪河总共建造了13座拦河大坝,它们在为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却阻断了鱼类到上游产卵繁殖的通道,导致部分鱼类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今年,广州市副市长欧阳卫民正式提出,广州将在流溪河上建设“鱼类生命通道(过鱼通道)”。记者实地走访广东省第一条过鱼通道——位于北江最大支流连江上的西牛航运枢纽大坝过鱼通道了解到,假以时日,部分因修建大坝而消失的珍稀鱼类将有望重新出现。
大坝阻隔 北江珍稀鱼类灭绝
“北江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皇帝鱼了。”清远市农业局渔业科科长郑镜新告诉记者,每当春暖花开季节,那些具有溯河洄游习性的鱼类就会沿北江及其支流逆水而行,到上游产卵繁殖,传宗接代。但北江及其支流上的一座接一座的拦河大坝却阻挡了它们的去路。
据郑镜新介绍,鱼类产卵繁殖都要有合适的场所和环境等,一旦这些场所和环境丧失,鱼类就会拒绝产卵繁殖,而具有溯河洄游习性的鱼类产卵繁殖的合适场所和环境大都在河流的上游。因为拦河大坝的存在,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导致鱼的数量剧减,一些鱼类更是灭绝。
郑镜新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广州某高校对北江流域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北江的鱼类共有140多种,其中珍贵鱼类有桂花鱼、斑蠖、唇鱼(皇帝鱼)、卷口鱼、鲥鱼、鼋、花鳗鲡等约10种。而今,因为修建拦河大坝等各种原因,鱼的种类锐减至120余种,一些珍稀鱼类像唇鱼则已经灭绝了。据介绍,北江的唇鱼肉味鲜美,别具一格,相传在唐代就成为进贡帝王的贡品,因而被称为“皇帝鱼”。
过鱼通道有望改变严峻形势
据了解,目前珠江流域干支流建有14000座大坝。其中,北江水系清远境内已建成拦河坝有16座,12座建在北江支流连江。位于清远市英德西牛镇境内的西牛航运枢纽大坝建成于2009年,为连江上最后建成的拦河大坝,也是北江水域连接连江的第一座拦河大坝。西牛航运枢纽主要用来发电和通航。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人员李捷告诉记者,拦河坝使具有溯河洄游习性的鱼类,无法到上游产卵繁殖,导致天然渔业资源急剧减少。“鲥鱼、卵形白甲鱼、盆唇华鲮和唇鱼等连江上曾经的珍稀鱼类都消失不见了。”李捷认为,建设过鱼通道是解决鱼类溯河繁殖困难的有效方法,因此过鱼通道也被称为鱼类的“生命通道”。
2011年4月份,广东省航道局与珠江水产研究所联合在此建设了广东首个坝体过鱼通道。因为有了洄游的“活路”,鱼儿有了“传宗接代”的机会。
记者在现场看到,过鱼通道位于水坝0号排污孔,鱼道为一长长的水槽,槽内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横隔板。西牛航运枢纽员工小徐(化名)告诉记者,因为大坝上下游落差约5米,平时所有闸门都是关闭的,上游的水就会通过水槽流下,那些具有溯河洄游习性的鱼类就会通过水槽逆流而上。
而据李捷介绍,到目前为止,大约有40种鱼类顺利通过鱼道,主要鱼类有鲤鱼、草鱼、赤眼鳟等。高峰时,一天有约2000尾鱼通过鱼道。
流溪河也将建过鱼通道
在今年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广州市副市长欧阳卫民正式提出,广州将在流溪河上建设“过鱼通道”。
据了解,从1956年动工兴建的流溪河水库大坝到2006年建成的牛心岭电站大坝,50年的时间,流溪河总共建造了13座拦河大坝。拦河大坝阻断了具有溯河洄游习性的鱼类到上游产卵繁殖的通道。流溪河因为大坝阻隔导致数量急剧减少的鱼类,重要的品种大致有光倒刺鲃,鳡鱼,斑獲等。其它具有溯河洄游习性的鱼类还有广东鲂、赤眼鳟、似鮈等。调查结果显示,光倒刺鲃亲本逐年下降,形势非常严峻。
去年,在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了《关于在我市主要河道拦河坝上建设过鱼设施的建议》(第2171号)议案。目前《广州市主要河道拦河闸坝鱼道建设研究项目》已获批立项(市水务局),计划今年开始实施。项目拟通过研究并修建试验鱼类通道,解决部分淡水鱼类洄游问题,恢复江河鱼类产卵场功能,增殖鱼类资源,保护水产种质资源,为进一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奠定基础,从而维护河流水质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