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春节刚过,东海之滨的沪郊金山嘴,浓浓的年味还笼罩着小村,一条条长长的鳗鱼干挂满廊檐,乌伦头和大黄鱼摊在门前的篮头中,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鱼。走在窗明几净的渔村里,家家主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迎宾接客的笑容,记者在一幢三层小楼前面停住了脚步。
出门迎客的是一位五十开外的中年人,落座后得知,这位中年人名叫姜解元。10多年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出海渔民,现今已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机修工,说起当年弃船上岸的经历,姜解元对大海还是流露出了依依不舍的情感。那是1996年冬,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世代以渔为生的金山区山阳镇金山嘴渔村,17对远洋机帆船宣布抛锚停航,近400名渔民离开渔船只能自谋职业。渔民失水,路在何方?当年36岁的姜解元开始一筹莫展,但他想,渔民还是要靠海吃海。于是,他和几个要好弟兄合伙购了艘机帆船,又在近海搞起了捕捞。他们春季捉鳗苗,秋季网拖虾,但这种散兵游勇式的在大海中单兵作战,每年的收入除去成本,所剩无几,这样几年后只能散伙。再次告别大海后,姜解元利用青年时村办小工厂搞过机修的手艺,在石化塑料厂找到了修理铲车的行当,这一干就是10多年。
说起姜解元现今的生活,这位失水渔民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满足。今年52岁的姜解元,10多年的修理工成了老师傅,每月能有3500元收入;妻子王婉君常年务工,月收入也在2000元左右;95岁的老母亲享受镇保,每月有一千多元的养老退休金;儿子姜明仁在交大就读,一家人吃穿无愁,生活幸福。说到此,他还向记者透了个秘密。原来,他现在住的这幢房子是她姊姊家的,他家380平方米的前后埭两层住宅出租给了渔村公司开“渔家客栈”,他家一年能增加4万元的财产性收入。而且,他姊姊一个人住200平方米房子也冷清,现在两家人合住,合家团聚,真是其乐融融。
在渔村,渔业失水、陆上就业的渔民比比皆是。陪同采访的渔村党总支书记陆宇峰说,这个有700多户、1900多人的渔村,光退休老渔民就有500多人,他们享受了镇保待遇,吃穿无忧,生活幸福;全村800多名劳动力除了近百人还在近洋捕捞海鲜外,随着渔村旅游业的开发,他们在陆上同样干得红红火火。全村17家饭店组成的海鲜一条街,已成为金山旅游的新亮点。失水渔民杨开元在老街上开家小小羊肉店,几元钱一碗的羊肉面,引得游客成群结队上门;这家只有二、三十个平方米的小店,就吸纳了3、4名家人和亲戚共同就业。陆书记说,在金山嘴渔村,只要肯做,就业已不成问题,失水渔民的生活真是一年胜一年。这时候,渔村内不时传来的鞭炮声也透出了渔民们新年的幸福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