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昨天一大早,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的家庭农场主杨家雄就已经在地头忙活了,他和妻子把大棚的薄膜掀开,让草莓在太阳下,长得更红、更甜。作为武汉市首批挂牌家庭农场,蔬果专业大户杨家雄在刚过去的春节,几乎没空走亲戚,天天忙着卖草莓,7天入账万余元。
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成为现代农业鼓励发展的方向,国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奖励补助、培训资源等都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倾斜。
根据农业部的解释,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
其中,武汉行动得更早。2010年,包括杨家雄在内的5家家庭农场首批挂牌,现在申报并得到政策扶持的家庭农场有167家,平均每家获得补贴4万元,年收入户均达20万元以上,最高有80万元。按照规划,到2015年武汉将发展1000家家庭农场。目前,武汉挂牌的家庭农场主要有种植、水产、种养型和循环农业型等四种模式,还有更多的种养殖大户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经营、种植+休闲采摘等不同模式。
今起,本报推出“踏访家庭农场 触摸现代农业”系列报道,实地走访武汉家庭农场范本,扫描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解析他们的成功经验,透视他们给农村、农业带来的新变化,聚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欢迎读者朋友致电027-88567187,推荐您了解的家庭农场,并参与话题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