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叶士伦正在检查附着于波纹板上稚贝的生长情况 何宇 摄
今天是除夕夜,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的科技养殖员叶士伦却依然在岗位上,24小时紧盯着正处在关键时期的厚壳贻贝。面对这不能回家的遗憾,他笑笑说,过年就和贻贝呆一块了。
9日,记者来到舟山嵊泗县金平乡厚壳贻贝育苗基地,看到叶士伦正穿梭在饵料培训室和贻贝育苗室之间,观察水池里的幼苗。他不时测量水温,往水池里投放饵料,还和其他技术人员一同探讨问题。
看着自己培育出来的稚贝渐渐地开始附着在波纹纸上,叶士伦欣喜的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存活下来的贻贝苗,不出意外,将全部可以培育成成品苗种。”
记者了解到,叶士伦今年52岁,从事养殖工作已近三十年。作为该县特聘的养殖科技人员,今年春节却依然需要在岗位上继续养殖工作。“这几天是厚壳贻贝养殖的关键时期,要24小时紧盯苗种的生长情况。”叶士伦说。
所谓的“关键时期”,就是指贻贝从浮游幼体转变为稚贝的这段时间,水温、水质、光线都对幼体的影响较大,存活率仅为30%。“这个关键时刻也可比喻为小蝌蚪逐渐变成青蛙的过程,我们不能懈怠,不然所有人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叶士伦说。
叶士伦还记得,曾经一次,在晚上12点检查厚壳贻贝幼体时,监测到其生长状况还处于良好。可等他早上5点起来再去看时,所有的厚壳贻贝幼体全部死光,经济损失达到50余万元。
正是因为如此,这个除夕夜,叶士伦不能回到20海里之外的嵊泗县枸杞乡的家中。他说:“过年就和贻贝苗呆一块了。”
记者了解到,叶士伦始终30年如一日地工作着。对叶士伦甚为了解的舟山市嵊泗县科技局总工程师周民栋告诉记者,渔民出生的叶士伦凭着对养殖工作的热爱,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从早期参与研究小刀蛏、边浅蛤等水产养殖项目,到现在探索厚壳贻贝养殖,他都参与其中,研发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单单是厚壳贻贝养殖项目,就可为本地1000多户的养殖户、5000多户渔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周民栋如是告诉记者。
周民栋希望有更多像叶士伦一样的人扎根在海岛,他说,由于交通不便,海岛技术人员非常紧缺,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力量加入,我们也会大力培育、挖掘技术人员,力求让科研项目提高到新的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