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图为娃娃鱼在文臣养殖场安了家。)
这几天,
辽宁葫芦岛建昌县药王庙乡响鸡村的文臣养殖场主人李文臣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原因就是被誉为“水中人参”的娃娃鱼饲养在这里获得了初步成功。
记者随李文臣走进养殖场大棚,揭开水池里悬浮的泡沫板,里面的鱼儿立即有些惊慌地乱蹿。“这就是娃娃鱼,来自陕西汉中,在咱辽宁地区可是首次引进! ”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现存的最大、最珍贵的两栖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因其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又被称为“娃娃鱼”。作为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娃娃鱼因肉质细嫩肥腴、滋味鲜美,素为筵上奇珍,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味的需求,很多地方进行娃娃鱼的人工养殖,但由于东北地区在气候、水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尚未普及。“这次引进开了我省的先例。 ”正在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的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专家对记者说,“我们经过几次考察,发现响鸡村的鸡冠山泉水资源丰盛,且在水质、温度、PH值、溶解氧等方面与娃娃鱼的生长环境有相近之处。 ”研究所申报的娃娃鱼养殖项目获得批准后,2012年12月15日,繁育实验被确定在文臣冷水鱼养殖场进行。
由于娃娃鱼喜欢生活在活水、黑暗、安静的环境里,养殖场专门建造了一个120米长、5米宽的砖混建筑大棚,里面分成若干个小池子,附有沙砾碎石,并让泉水时刻自然流动。 “这可是仿自然环境,这鱼实在有些娇贵。 ”谈起养娃娃鱼,李文臣直言难度很大,“这种鱼孵化率很低,而且对生活环境、饲料要求极高,我们喂的都是六股河的野生杂鱼,这还怕它们吃得不满意呢! ”一个多月来,李文臣每天都要查看饲料、监测水温,还要记录气温、水温、排泄物、饲料量、蜕皮情况,好在经过精心看护,娃娃鱼一切指标正常,养殖获得了初步成功。
“三四两的幼苗,要两年以上才能达到一公斤,一般四五年才成年。也许正因为‘娇气’,市场上一公斤娃娃鱼要卖到2000元以上。”对未来信心满满的李文臣说,“养娃娃鱼虽然经济效益高,但养殖过程一点儿也不轻松,技术上丝毫不能马虎,咱这算刚起步。”也许是因为对“新家”比较满意,记者采访临近结束时,有些娃娃鱼已经从石缝中游出,并在水中自由觅食。看来如果能成功地“生儿育女”,将来葫芦岛市的水产养殖业将新添帮农民致富的“金娃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