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农交会上展出的三峡鱼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资料图)
“忠州豆腐乳”、“派森百”果汁、“中国柑橘城”,拥有如此多响亮品牌的忠县,现在又增添了“三峡鱼”这张新名片。昨日,一直笼罩长江的阴霾天气终于散去,迎来了久违的冬日暖阳。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任旺走出房间,来到龙滩河边,用仪器测了测水质,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正常,既适合鱼类生长,又净化了水质。他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微笑背后,是忠县三峡生态鱼发展的未来,从当初的小变大,从无品牌到享誉全国的“三峡鱼”,也从库区“游”向了全国。
3万亩水上牧场落户忠县
据了解,“三峡鱼”生产基地——忠县水域牧场约3万亩水域,按照“放牧式”的“保水渔业”生态养殖全新理念,由重庆市农投集团三峡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800余万元,建成库区首个天然水域牧场,形成常年可容纳近100万公斤生态鱼养殖的全天然水生生物链系统。
“鱼类一般含氮2.5%~3.5%、磷0.3%~0.9%,在不投入外来营养物质养殖的条件下,每从水中捕捞出1公斤鱼,相当于从水体向陆地转移出约25~36克氮和3~9克磷。”任旺说,建设天然水域牧场,实施轮捕轮放措施,可以持续优化库区水域生态环境。因此,在拦鱼区进行滤食性鱼类为主体的生态养殖并进行轮捕轮放,可通过鱼类的食物链消化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富余有机物质,既可持续有效地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以鱼净水、以鱼护水”的目的,又能保护和增殖鱼类资源,促进库区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据了解,这些“三峡鱼”主要以鲢鱼、鳙鱼为主,还包括江团、黄腊丁、翘壳、青波、大口鲢等长江原有的常见的土族鱼类品种。
花白鲢是水体中的“过滤器”,调节水质;鲤鱼、鲫鱼是水底“清洁工”;草鱼、鳊鱼、团头鲂这三种鱼可称得上水中的“卫生员”。任旺对养殖的各种鱼了如指掌。
“三峡生态鱼”获有机认证
“既然是一个产业,产品必须符合产品标准。”任旺说,在产品生产中,“三峡鱼”养殖严格做到不投饲料,不投肥料,不投渔药,确保每一条商品鱼高品质的天然特性。
“我们采用‘保水渔业’技术,严格保护水质环境。执行国家标准GB∕T19630.1~19630.4-2011《有机产品》生产规程,”任旺介绍,经过相关部门常年水质监测,忠县水域牧场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标准。
如今,三峡生态鱼已成功注册“三峡鱼”商标,已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机“三峡鱼”品牌已逐步形成。
据介绍,每条“三峡鱼”都悬挂产品防伪标志和有机认证产品防伪追溯标志,实现“三峡鱼”身份编码唯一性与有机产品的可靠性;建立“三峡鱼”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消费者对“三峡鱼”生产全过程追踪,现已列入农业部2013年农垦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
“‘三峡鱼’长大了,走出了库区,走向全国。”任旺满意地笑了,三峡牧场取得了初步成果。
每条生态鱼都有“户口本”
经过两年生态养殖,去年5月21日,首批“三峡鱼”走上市民餐桌。具有野生品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成了“三峡鱼”的几大亮点,而有机“三峡鱼”的DHA(俗称脑黄金)、粗灰分、粗蛋白等含量比普通鱼高。
“一条‘三峡鱼’,从鱼苗长到3斤左右,需要近3年时间,而传统养殖,快则七八个月,慢则一年。”任旺就养殖方式进行了比较,由于实行天然放养,所以鱼儿的生长速度比普通养殖慢很多。当鱼儿捕捞上岸后,工作人员会给每条鱼的背鳍打上一个标签,这就像是鱼的“身份证”,也是一种防伪标志,上面有编码,通过标志消费者可以追溯每条鱼的来源途径,通过免费电话、编码、网站、短信等查询真伪,一旦发现鱼儿有假,可立即投诉。
鱼儿身价虽高仍供不应求
“除了生长慢,鱼的产量也很低,我们每天只能供应2000公斤,产品供不应求。”三峡渔业公司总经理贺红川介绍,因为是完全依靠摄食天然饵料生长,大鱼吃小鱼,肉食性鱼类吃滤食性鱼类,“三峡鱼”的亩产只有30公斤左右,而传统养殖亩产可达500~700公斤。因此,“三峡鱼”的价格也比普通同类鱼贵2~3倍。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江北区洪发利水产经营部现场签订销售订单,向水产经营部供应白鲢300吨价值588万元、花鲢200吨价值592万元,成为忠县参展单位唯一获得订单的企业。
新闻纵深
为净化库区水质 我市探索生态鱼
为净化三峡库区水质,发展库区经济,我市于2010年启动了三峡库区生态渔场建设。2010年10月,忠县政府引进了农投集团的重庆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保证库区水质的前提下,开发库区不具备通航条件的干井河、龙滩河库汊建水域牧场,大力发展库区水产养殖,带动渔民、移民增收致富,创建了“三峡牌”有机鱼。
在忠县示范水域牧场内,笔者没有看见一个养鱼的网箱,只有在河口与长江连接口有一个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电网复合栅栏设施,通过电栅栏释放的电脉冲,阻止示范水域生态鱼“翻坝”。
“我们在忠县探索出了一套生态养殖的成功模式,将开展‘三峡生态鱼’标准制定,奠定规模化带动生产规程基础。初步形成规模化带动养殖的生产规范和监管机制。”任旺说。
据了解,公司制定标准后,将在忠县、云阳、开县、涪陵、万州、巫山、长寿、合川等地,选择宜渔水域超过20万亩的库汊(库湾)和消落区(湿地),通过复制建设水域牧场、湿地渔业建设经验,成立养殖、捕捞合作社,带动超过10000户农民进行三峡生态鱼养殖,实现有机“三峡鱼”年产能达到5000吨目标。
此外,公司还将优化产业模式,形成公司、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结合三峡旅游,开展“三峡鱼”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