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人民日报》2012年6月26-29日04版《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系列报道中再次把公众的目光聚焦在水产品食品质量安全。
大闸蟹和黄鳝使用激素、抗生素的传闻由来已久。有网文称:“养殖户用避孕药快速催长大闸蟹;香港卖的大闸蟹都是激素养成的”。网文引起人们的担忧。这个网帖在网上已经存在10多年,主要由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的一段话和香港《壹周刊》2001年的一篇报道《狂喂抗生素,毒蟹袭港》组成。香港《壹周刊》的报道当时在香港引发轩然大波,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立即抽取样本做抗生素及雌激素化验。一周后,化验结果公布——27个大闸蟹样本全都合格,还了大闸蟹一个清白。黄鳝与避孕药的“缠绵”史则始于世纪90年代末。
大闸蟹和黄鳝使用激素、抗生素原本是陈年旧闻,也经过无数次的辟谣。它们隔三差五地被拿出来炒作,折射出的是公众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诚惶诚恐的心态。
谣言也并非毫无根由。今年以来,长沙水产品市场监测出孔雀石绿、广州一养殖户使用违禁药被捕、麻醉药运鱼等与水产品有关的食品问题不断挑战着公众脆弱的神经,带给公众更多的是草木皆兵的心理。对于食品安全,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谣言止于智者,智者的声音需要公信力的媒体作为载体。通过采访权威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澄清了水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喧嚣背后的真相。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人民日报》求证栏目此系列报道是对大闸蟹、黄鳝使用激素、抗生素传闻的盖棺定论。
旧闻新知,借助大闸蟹、黄鳝使用激素、抗生素传闻的报道,求证栏目还全面客观地报道了目前我国水产品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情况。
报道中,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教授表示,在目前情况下,抗生素是控制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一些人畜共患病原菌尤其是耐药病原菌感染时,如果治疗不及时,细菌会从动物传染给人类,导致人的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少量的抗菌药物,如杆菌肽锌、黄霉素等,在亚治疗剂量下对动物具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同时,沈教授还指出,从食品安全尤其是抗生素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限制或者最终禁止在饲料产品中添加抗生素是未来发展趋势。报道称,我国水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已与国际接轨,限定最高残留标准的兽药种类及具体限量值设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与此同时,报道还指出了职责不明、监管缺失是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顽疾。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到4个主要部门,农业部门重点负责水产品在养殖环节安全;质检部门重点负责水产品加工环节安全;工商部门重点负责市场安全;食药部门负责餐饮安全。而水产品离开产地、进入市场之间,则属于监管的真空地带。水产品在贩运过程中的情况如何,水产品进入市场时的情况如何,没有部门可以提供相关做法及数据。
水产品怎样才能更安全?监管实现无缝衔接,产品建立追溯体系是关键。据了解,目前江苏正在建立水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从太湖蟹苗种培育到成蟹养殖进行全程电子系统监控,采用条形码追溯系统,出口产品采取二维码追溯系统,市场运销和出口的全过程实现网络、短信或语音查询。示范产品依法实施生产档案记录、用药休药期、包装标识、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地准出制度。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