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据中国渔业报消息 早在2001年,福建在全国率先打响了治理“餐桌污染”的战役,省委、省政府连续12年将“餐桌污染”治理列入该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餐桌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2012年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98.6%,连续6年高于省政府下达的97%的目标,多年未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完善体系夯实基础
加强标准体系的制修订,围绕苗种繁育、养殖技术等环节,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每年下达制修订渔业地方标准10项以上,迄今发布实施的渔业地方标准91项,其中10项获得福建省政府标准贡献奖。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2个部级水产品检
测中心,扶持9个设区市建设水产品检测站,为66个渔业重点市、县(区)配置快速检测设备,全省已形成省、市、县三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加强监管组织体系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渔业部门年度任务考核内容,切实做到任务、责任、人员、措施、保障到位。
强化源头严格监管
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是养殖水产品全程监控的基础。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水产苗种生产专项整治,有力打击水产繁育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药物行为。同时,着力推进水产种业良种产业化,2011年省政府将石斑鱼、罗非鱼列入全省十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并开始实施;2008年以来通过现代渔业发展项目扶持建设渔业水产苗种场58个,目前省级以上原良种场达23家,每年可提供优良水产种苗10亿多尾(粒)。
规范生产提升质量
支持出口备案基地建设,推行GAP认证和备案管理,进一步增加出口水产品备案基地的规模和品种,目前全省共建立备案基地250个。开展无公害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今年全省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9家、1.79万亩,认证产品60个、10682吨;完成复查换证产地9家,1.8万亩,产品34个、2.3万吨。已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37个。
推进试点保障安全
从2011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把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根据该省实际,选择大黄鱼、鲍鱼、对虾等9类优势特色养殖水产品、26家养殖企业开展追溯试点,覆盖所有设区市。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加强上市产品标识管理等举措,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目前已在福州马尾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建立可追溯水产品展销点,5家水产品试点企业的追溯产品进入了沃尔玛等大型超市,26家试点企业共生成追溯码227万个,销售单体贴标的可追溯水产品66万件,整体批量贴标的可追溯水产品685批次,让更多消费者吃上放心水产品。
检打联动确保实效
加大抽检力度,围绕水产育苗、养殖高峰期等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阶段,适时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并逐年加大抽查数量,扩大检测品种和项目,确保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应急处置,例如今年5月中旬,该省部分地区因赤潮造成大量养殖鲍鱼死亡,在防止受污染鲍鱼流入市场的同时,及时组织开展了应急监测,对检出贝毒的养殖区采取紧急关闭措施。强化检打联动机制,切实加大对养殖环节药残超标生产单位的查处力度,对检出禁用药物的生产单位进行100%查处。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