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靠海而居的滨海新区人爱吃海鲜,那些吃剩下的虾皮、虾头、贝类内脏等往往都被人们当作垃圾丢弃。然而,这些垃圾在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师生的眼中却成了宝贝,他们从这些低附加值的虾类、贝类的下脚料中提取糖胺聚糖、牛磺等,用于保健品、功能食品的制作原料。在2012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的评比中,这一科研项目获得了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介绍,在滨海新区,白蛤、花蛤是常见的贝类,产量非常大,仅花蛤年产量就约300万吨。人们在食用扇贝海鲜时,通常将内脏、裙边等部分视为下脚料。为了提高这些贝类的附加值,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研究团队在贝类中提炼出了糖胺聚糖,其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活性和抗深部静脉血栓活性及降血糖效果,扇贝加工下脚料糖胺聚糖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在滨海新区的一些海鲜加工厂中,新鲜的虾被做成虾仁出售,但虾壳、虾头等下脚料大多没有实现高值化利用,或是简单地做成虾酱,或是被采取化学方法制备甲壳素,产生酸碱废液,给环境带来污染。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研究团队采用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技术处理这些下脚料,生产出了低聚壳聚糖,另一方面发酵废液二次发酵植物蛋白生产复合蛋白粉,实现了生产过程中零排放。这种蛋白粉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鱼粉,在保健食品、生物医药、日用化妆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在“2012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中,天津科大海洋学院科研团队独立完成的《贝、虾活性成分研究及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研究团队掌握了制备高纯度糖胺聚糖的技术,已和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开发具有软化血管、降血糖效果的功能食品,未来2年内有望投放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