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张国范:为贝类做好天气预报

发布时间:2012/12/28 10:28:38  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12月6日,以“鲍鱼养殖的病害与灾害防控”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研究室和福建省水产学会联合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海是开放系统,应对赤潮,关键要做好预警预报。目前我们正在推动,估计一两年会有好的进展。
  
  文/ 《水产前沿》杂志撰稿人 郭金凤
  
  极少看到以“灾害防控”为主题的养殖产业研讨会,显然,自然灾害已到了能左右该产业发展的地步。
  
  12月6日,以“鲍鱼养殖的病害与灾害防控”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研究室和福建省水产学会联合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向与会者呈现了病害及赤潮、台风等自然灾害给鲍鱼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并探讨寻求解决方案。据悉,养殖产量占全国总量80%的福建,2012年5-6月份大规模爆发的赤潮灾害就给当地鲍鱼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有养殖户为此痛哭三天。
  
  目前,我国鲍鱼产量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不无例外潜在着危机。研讨会结束后,本刊采访了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国范研究员,倾听他对鲍鱼及贝类产业发展的看法。
  
  应对赤潮,关键要做好预警
  
  FAM:您觉得当前我国贝类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
  
  张国范:总体来说发展态势相对稳定,养殖贝类的产量、产值和产品质量都比较稳定,形成了牡蛎、滩贝、扇贝、贻贝、鲍等大宗主养品种,贝类总产量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3左右。特别是近年,通过养殖新品种和品种更新、养殖技术的优化、病害控制技术应用等使过去常发生的大规模死亡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加工品日益增多,延长的产业链增加了产业效益。当然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养殖空间的日益被压缩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养殖海区越来越小。环境污染也是个大问题,不仅导致养殖贝类染病死亡,还涉及食品安全。
  
  近年来一个新的问题又频繁出现,就是赤潮问题。赤潮已经给产业造成重大损失了,渔民谈赤潮色变。当然赤潮也与环境污染有关,是生态灾害。另外,我国贝类的产量已达到一千多万吨,从经济学来看数量还是偏多了。近几年其它农产品价格都在提升,唯独水产品包括贝类一直都是在走低,市场告诉我们,东西多了。养殖量大,成本高、风险大,价格低,丰产伤农事件屡屡上演,触目惊心。我们还是要转变思路,以质量效益为核心,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可持续性。万勿一味追求数量。
  
  FAM:赤潮与台风等自然灾害对贝类养殖危害严重,对于这种很大程度上不可控的灾害,您觉得该以怎样的思路去应对?鲍鱼近些年病害情况如何?
  
  张国范:应对赤潮,关键要做好预警预报,特别是短期预警预报。我们要加大力度开展此项工作。如果我们能给老百姓提供准确信息,他们就会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如使养殖网箱下沉到一定深度就可能避免或减少赤潮损失。应对台风的话只能做好防护工作。
  
  病害方面,过去皱纹盘鲍在局部地区曾有裂壳病等发生,但是现在没有大规模疾病暴发。
  
  FAM:对于鲍鱼养殖模式,您觉得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国范:养殖模式要与环境友好,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像在自然海区用桶养这种养殖方式就不是很好。
  
  发展方向主要有三点:第一,使用良种健苗;第二,养殖设施革新,实现机械化;第三,优化养殖环境。要实现良种、良技、良境三位一体。
  
  贝类养殖总体来说是环境友好型的,对环境的改善和稳定起到正能量的作用,对“碳汇”也有积极作用。但养殖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养殖设施阻碍水体交换并成为污损生物的附着基等。要考虑到容量问题,不能养殖过密,要在一定养殖容量范围内开展养殖。另外也建议不要在一个地方长期养殖,养殖场过几年就清理一下,或换养其它贝类,或空置几年都好。
  
  FAM:论坛上谈到病害、种苗等很多问题,业者希望政府和科技界解决问题,很多专家告诫企业要自力更生。这些问题到底该谁来解决?
  
  张国范:都要做。产业界希望政府和主管部门多关心产业的发展,帮助解决一些产业发展难题。
  
  首先就是要求政府给养殖产业保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失海的渔民是悲惨的,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鲍鱼养殖和其它农业生产一样是需要场地的,由于农业生产没有直接税收,故一些地方政府在大钢铁、大化工、大造船的利益诱惑下及对农作物用地红线的压力下,短视地挤压包括鲍鱼养殖的水产生产用地用海。事实上,虽然水产养殖业免税,但它可以带动其它几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是缴税的,如鲍鱼养殖就带动了包括建筑材料、塑料制品、旅游等20余个产业的发展。渔民的失海和农民的失地是一样的,都是民族的悲剧。
  
  其次,就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堵住污染源,或因污染给渔民及时赔偿,希望政府为渔民做主。虽然环境污染问题与我们产业自己也有关系,但主要污染源是陆地,来自沿海和内陆工业、农业生产及城市污水和废弃物等,海洋特别是处于养殖区的近海成了这些污物和垃圾抛弃场。目前有些海域已经不适于开展养殖生产,而且海域近些年逐渐呈扩大趋势。产业部门正在进行海域功能分区化型,但还是不够,如果管不住陆源污染,一切都白忙活,即使养出来鲍鱼、扇贝等我们也不敢送到市场上去,是有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严重的是要出人命的。
  
  第三就是希望政府给产业提供科技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如在环境预警预报信息,苗种质量检验检疫等提供一些科技支持;同时在电费等价格上能给予以种植业同等待遇的政策。
  
  但总体来说产业的事情必须由企业来担当,主体应是我们企业。其实也只有我们养殖业者自己做才能做得更好。养殖环境不一样,技术可能也不一样。不要太过于依赖政府,不能凡事都要政府去操心,很多事情政府也是有心无力,不能方方面面都顾及,企业必须自立自强。
  
  有关科学家认为,赤潮的发生今后几年在我国近海可能就是一个常态事件,所以对其预警预报就非常重要。为应对赤潮灾害,较大的养殖单位必须有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公司如果能雇佣或培训1-2名专业人员定期监测水质和检查赤潮生物量,特别是在每年的3-4月份以后,如果能定期做,就可能在全面爆发赤潮的时候早一步发现环境异常情况,并做好预防工作,如把养殖鲍下沉到较深的水层或移养到无赤潮水域等。这就不但要有相关的技术,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科技意识,不能靠运气挣钱。一年花上几万元的费用,可避免几十万甚至更多的损失。如果不花这些钱,有些年份可能就血本无归。呼吁企业要自我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贝类体系也会加强与各方面沟通,培训专门技术人员,帮助企业尽可能减少赤潮灾害的损失。
  
  鲍鱼养殖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从三十年前不到百吨的产量发展到目前的年产量达7.76万吨的产业,占世界鲍总产量的80%以上,年产值逾百亿元人民币。在高速发展之后,鲍鱼养殖产业现在也正处在一个分化的时期,有技术懂管理有资本的公司才能胜出做大,否则就会被淘汰。就像跑马拉松,开始大家一起跑,慢慢十几二十公里后就有人开始不行了。这是一个节点,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种鲍不同于菜鲍,必须要照顾好
  
  FAM:谈谈您对于南方与北方的鲍鱼产业发展的看法。
  
  张国范:皱纹盘鲍原产地是在辽宁和山东黄渤海区,现在是南方的主养品种。由于皱纹盘鲍生活海水的盐度不能低于26‰和对水质、底质及饵料等的特殊要求,黄海南部及至东海北部基本是养殖空白区。
  
  我们国家主要养殖两种鲍鱼,一个是皱纹盘鲍,一个是杂色鲍。由于1999年到2000年发生低温病毒导致灾难性死亡,现在杂色鲍养殖量较少,广东、海南有一些。
  
  皱纹盘鲍在辽宁山东有5-6个月时间不能生长或生长缓慢。11月中下旬水温降到7.6度以后就几乎不长了,直到翌年五月,而在这个时间的福建海区正好适合于皱纹盘鲍的生长。利用两地的环境温度进行南北对调接力养殖,十一月份由北方运到南方,第二年的4、5月份再运到北方,南北结合,可加快生长速度。随着杂交技术的应用,耐高温的品种在逐渐推广,如“大连1号”杂交鲍的应用,现在已实现了皱纹盘鲍从苗种到成品的全过程在福建海区的养殖。
  
  现在大约80%的鲍鱼养殖产量都在福建,北方很多养殖企业都萎缩或倒闭了。南方占据成本等竞争优势。
  
  FAM:您怎么看鲍鱼种质现状?体系的选育方向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
  
  张国范:我们鲍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杂交知识的普及和杂交技术的应用,杂交技术已经成为制种工艺的基本技术。至于“种质退化”问题还没有切实的实验证据。近亲繁殖存在于局部,并非全局性的。养殖效果不仅与种质相关,还和养殖技术、养殖环境、营养饵料等相关,所以我们提出不但要有优良的种质,也要采用良好的养殖技术,还要为鲍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养殖鲍鱼每天都感觉很幸福才行。
  
  现在我们多个选育方向都在进行,也有很好的品种产出。像皱纹盘鲍是北方种,要在南方养殖,就要选育耐高温品种。在“大连1号”杂交鲍基础上,中科院海洋所的吴富村博士等专家正在建大量的配套系,根据配合力筛选优势杂交组合进行中试应用示范。这项工作虽然很难,但大家正在努力往前推进。此外,厦门大学的柯才焕教授团队也在杂交育种方面取得很好成绩,培育出抗性较强的杂色鲍新品种,养殖效果挺好。还有其他专家也在积极做这方面的工作。
  
  FAM:请详细谈谈您倡导的种鲍培育。
  
  张国范:种鲍是必须要做好的。种鲍和菜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种鲍是做种的鲍,用于繁殖苗种,当然也可用于食用,而菜鲍只用于食用,不可用于做种。种鲍要求遗传背景清晰,即将进行配种的两个亲本要来自不同的种群或品系,个体壳型好、无破损、一直在良好的水体中生活,饵料丰富,没接触病原或有毒有害物质,软体部肥满,爬行或翻身速度快。种鲍要有好的遗传背景和生活条件,跟人生孩子是一样的。而菜鲍只要生长快不死亡就好了。
  
  过去南方对于种鲍和菜鲍的区分不大重视,杂色鲍大规模死亡可能就与种鲍和菜鲍不分有一定的关系。现在情况在好转,但还不够。做种鲍生意潜力很大。我们在推动大家做,也在做示范和协助,预计几年之后情况会有比较大的改观。
  
  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
  
  FAM: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结构是怎样的?
  
  张国范:贝类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开始启动,有一个中心,即贝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设有育种、养殖、病害、加工和综合4个研究室,15个综合试验站,其中2个综合试验站是企业。共聘有17位岗位科学家,每个综合试验站有一个责任科学家。
  
  体系是个新生事物,不是研究机构或政府机关,也不是课题组,是介于项目和机构中间的环节。体系既有研究的能力,又和产业相结合。
  
  我们形成一套“任务从产业中来,成果能到产业中去”的机制。将种苗、病害控制、养殖模式,到加工流通技术(产前、产中、产后)分别在不同综合试验站进行组装,进行模块化集成,在主养区建核心示范区进行应用与示范。我们强调核心示范区要做到“可看、可数、可量”,“要指哪打哪,不能打哪指哪”。我们关心的是给产业带来增量的实在的技术而不仅仅是理论。
  
  对于科学家而言,产业需求就是咱们要做的事。有时候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但是我们会关注,去努力推动和扭转。
  
  FAM:体系已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张国范:品种上,培育出“海大金贝”虾夷扇贝、“中科二号”海湾扇贝,“杂优一号”杂色鲍。养殖模式上,建立多营养层次的海水综合养殖技术,有利于环境修复和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提高。病害方面,通过连续3年的褐潮研究,2012年实现提前一周进行预报,使农民少损失几个亿。加工方面,在牡蛎、鲍鱼及珍珠贝下脚料的加工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近来我们还要协助广西钦州市政府举办首届“大蚝节”,推动地方贝类品牌建设。
  
  此外,我们还有很多简单有效的技术推广,技术虽小,产业受益匪浅。前几年珍珠贝受缨鳃虫危害死亡严重,湛江试验站发明了淡水浸泡法,有效解决了困扰渔农民两年之久的问题。浙江试验站利用篮子鱼清理浒苔,福建推广单体牡蛎养殖,长岛站和荣成站开展贝藻多营养层次养殖,广西站在茅尾海开展牡蛎菜苗预报、獐子岛站开展虾夷扇贝底播增殖、宁德站开展新养殖模式的尝试等,各个站逐渐都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积极为渔民解决实际困难,效果很好,也得到业界的肯定。我们鼓励大家多做农民急需的事。
  
  FAM:体系未来有哪些计划和目标?
  
  张国范:主要有两件事情:一个是核心示范区建设。引导岗位科学家把相关技术在试验站整合组装,并进行参数调整,通过试验站的核心示范区,示范县进行应用推广。其中包括新品种和新养殖技术的推出,病害防控技术的实施,还有加工增值的事情。这是持之以恒的问题,是我们的一个长期任务。
  
  二是我们要坚持并继续完善环境监测。从海南、广西一直到天津辽宁,进行实时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整合,经过数据的积累和同化后,结合现场监测,对可能影响产业的环境进行预警预报。海是开放系统,预警预报非常重要,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目前我们正在推动,估计一两年就可能做好。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2486 关键字:贝类,天气预报,鲍鱼养殖,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