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水面上网箱成排,水库边垂钓者络绎不绝,山坡上果树成行,树林下鸡鸣声声……冬日的小浪底水库,天蓝水碧成一色,湖光山景汇一体。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济源市渔业发展呈现一片喜人的景象。
“我经营的这片水域有600箱鳙鱼、80箱草鱼,年产值700余万元;山坡上种植有桃树、杏树、核桃树、柿树、枣树等1000余棵,果树下散养土鸡2000多羽。现在正按照水面、水边、山坡立体开发模式进行,春季来了可以观花,夏季来了可以赏景,秋季来了可以摘果,冬季来了可以品尝地道的黄河鲤鱼,一年四季还可以垂钓……”日前,济源市中原水产公司杜老板售鱼间隙向笔者说起了自己的经营情况。像中原水产公司这样的养殖企业在小浪底库区就有8家,带动农户500余户。
近年来,在济源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该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宗旨,加大了在水面这一被称为农民的“第二责任田”上的耕耘力度,奏响了渔业为民的乐章。
渔民增收“富民曲”。依托水域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的优势,该市抢抓机遇,通过规划、引进、引导、扶持等措施,促进了该市渔业的快速发展。围绕全市渔业规划,在小浪底水利枢纽投入运营时起,该市就引进了外地的捕捞户,带动了一批农民下水“捞金”。同时,通过示范带动、加大技术培训等措施,引导农民进行水产养殖,市政府出台了促进水产养殖发展的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是该市渔业发展的又一个着力点。目前已建成休闲渔业基地5家,年接待人数突
破2万人次。农民的主动、政策的带动、技术的推动,确保了该市渔业稳定快速发展。预计今年该市水产品产量达到2.5万吨,渔业综合收入逾2.8亿元。渔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新兴产业。
为民办事“惠民曲”。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项目为抓手,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一是以渔业重点村镇为基地,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为农民建立了渔业科技书屋,免费配置了养殖技术光盘、水产养殖书籍等。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累计实施渔业项目10余项,投入无偿资金200余万元,引进新品种5个,推广新技术5项,新建了大鲵驯养繁殖繁育场和流水养殖鲟鱼基地,成功申报河南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5家,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有4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准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累计发放机动渔船燃油补贴和渔业贴息贷款500余万元,为渔民办理了渔业互助保险,提供风险保障额3810万元。
资源利用“和谐曲”。为了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该市在实行控制捕捞强度、打击非法捕捞的同时,从2002年开始,在重要水域实行了禁渔期制度,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增殖放流黄河鲤鱼、鲢鱼、鳙鱼等经济鱼种1550余万尾,有力地促进了资源修复,为渔业生态环境改善和渔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渔业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受到了上级的肯定,该市渔政管理部门先后获得“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全国渔政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渔政船检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科技兴农先进单位”等荣誉。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