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昨日一早,常州一水产经营商到江苏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同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批走了200斤青虾、300斤螃蟹。而同兴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徐许平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水产养殖时,只单纯养殖鲢鱼等四大家鱼,然后发展到养虾,再到现在的蟹、虾混合养殖。用丹徒区水产技术指导站站长王建美的话说,徐许平的养殖经历,体现了丹徒区以“特”取胜的水产养殖路径——从“单养”到“混养”到“特养”,年产值也从80年代末的400万元到今年的4亿元。
丹徒区水产养殖业始于1958年前后,快速发展则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4万多亩,年产值约400万元。
徐许平从事水产养殖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徐许平告诉记者,当时他承包了20亩水面,主要养殖鲢鱼、鲫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因为当时从事水产养殖的人不多,效益不错,成为当时人们羡慕的首批“万元户”。但随着从事水产养殖的人不断增多、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特别苏北地区大规模开展四大家鱼养殖,市场竞争激烈,效益一年比一年差。在80年代末的几年,有时一年辛苦下来,基本上不挣钱,只能保本。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徐许平甚至不想养鱼了,是混合养殖让他再次尝到了水产养殖的甜头。徐许平告诉记者,80年代中后期,县水产技术指导站找到他,让他在养殖四大家鱼的池塘中,混养一些虾、昂刺(黄颡鱼)等品种,可增加效益。“混养能增加效益?”半信半疑的徐许平就在池塘投放了一些虾苗。让徐许平想不到的是,年底打塘起鱼,虾的效益赶上了卖鱼的效益。
尝到混养甜头后,徐许平又将混养“提档升级”——进行蟹、虾混养,并成立了同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05户社员共同致富,亩均效益达5000元。
如果说“混养”让徐许平尝到了水产养殖的甜头,那么特种养殖则让谷阳镇阳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少成效益大增。李少成告诉记者,他在谷阳镇湖滨村承包120亩水面从事泥鳅养殖,泥鳅全部出口到韩国等地。每亩水面年产泥鳅约1000公斤,按80元/公斤计算,产值为8万元/亩,去掉各种成本亩均效益可达2万-3万元。
正是因为“混养”“特养”效益良好,丹徒区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王建美说,丹徒区水产养殖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的4万亩增加到了现在的7万多亩,今年产值达4亿元。更值得一提的是,7万多亩养殖水面中,四大家鱼只占约40%,“特养”“混养”占了60%,其中特养品种有螃蟹、泥鳅、黄颡鱼、梳罗鱼、长江白鱼、龙虾等10多种。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