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学家估计,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在未来二十年内大概还要增加两千多万吨,其中会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产量来自中国。此外,我国除了养殖大量的藻类外,还有横跨十类门类的水产养殖动物,一百余种。从种类和产量来看,中国堪称世界水产养殖业的领导者。近日,就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全世界总产量不及我国产量一半
麦院士告诉记者,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我国在世界水产养殖业中所占的地位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替代的。到目前为止,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占世界的70%。目前,全世界的水产养殖产量为五千万吨左右,其中,有四千多万吨来自中国。
虽然中国水产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其弱点与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目前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国,而非强国。日本、挪威等国家的养殖规模并不大,但是却可以称之为强国。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我国对于整个养殖过程的基础科学研究仍然薄弱,还未达到强国的水平。在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更多的是通过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来片面追求总产量的迅速提高。而对于水产养殖科学基础理论的探索,对资源节约、食品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足。因此,我国的水产养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距离的。
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多层面综合解决
麦院士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麦院士告诉记者,十八大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美丽中国,但是我国大部分的行业都存在着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因此,我国急需跳出只关注GDP增长的思维藩篱,注重发展的质量。未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最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质量、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像过去那样靠规模扩张、大量消耗资源、片面追求产量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并已经使我国水产养殖行业面临巨大挑战。环境可持续、资源可持续与消费者信心的可持续都是影响行业能否进一步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可持续发展问题要从多个层面来解决,其一是科学研究的支撑,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是政府政策的制定与引导。
如前所述,依靠不断的规模扩张一直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但是,不仅现在可供水产养殖业扩张的空间已经枯竭,而且由于其他行业的挤压与水域环境日益严重的污染,适宜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正在不断缩小。中国是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而且各种陆源污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重金属、农药、有害有机物等)和养殖自身的污染不仅正在不断污染与富营养化了我们内陆的池塘、江河、湖泊,也殃及沿海近岸水域,导致绿潮(浒苔)常袭,赤潮频发。可见,我国是一个既缺地又缺水,而且有限的水资源也正受到严重污染威胁的水产养殖大国。那么我国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之路在何方?毫无疑问,我国除了必须迅速减少与治理污染外,我国水产养殖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大幅度提高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单位水体的产量,利用高新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使用和零排放。因此,中国水产养殖必将从传统的养殖模式过渡到现代的工程化与工业化养殖模式。同时,麦院士指出,开拓离岸深海养殖空间是我国养殖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麦院士是我国首先提出把大型海上移动养殖平台建设到钓鱼岛、黄岩岛等附近海域的专家。他及其同行对从国家层面的战略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的技术架构、养殖产品加工与市场开拓到成本与利润预测等方面都已有许多相对成熟的思考和建议。
未来水产养殖业发展:政策调控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美国的莱斯特·布朗提出过一个问题——谁来养活中国?他是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这个问题的。中国虽地大,却并不物博,可用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但却要养活世界20%的人口。因此,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从一个环境经济学家的角度考虑,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匮乏大国、环境可持续利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的大国。我们必须思考如何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来换取更多更优质的产出。麦院士指出,在所有的动物生产中,水产养殖动物的饲料效率是最高的,是畜禽养殖2-7倍。也就是说,水产养殖业是一个用最少的饲料资源能够换取最大优质产出的养殖行业。这就是莱斯特·布朗认为中国近30年来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之一是水产养殖的依据。然而,我国行业管理部门和许多专家还未深刻的意识到水产养殖这一巨大优势,未能给予足够的地位与重视。因此,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引导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民众的消费方向和生产模式。因此,可持续发展问题既是科学问题更是管理学问题。
未来我国政府应当宏观的引导水产养殖业向先进的、高水平的方向迈进。采取政策调控、采取许可证制度或是政府补贴制度等,通过政府行为来引导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