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冠群水产品公司老板最近心情不错。
作为江苏如东一家从事紫菜深加工的企业,在出口订单普遍下滑的今年11月,他获得了来自美国一家老客户1000万美元的新订单。
限时服务
转型从服务创新开始
能获得这笔订单,冠群公司老板最想感谢的是刚刚从农信社变身而来的如东农商行。
“紫菜收购季节性强,2月份我订了1.5万箱紫菜原料,资金缺口600万元。”让冠群公司老板想不到的是,他的资金需求信息被农商行获悉后,农商行第一天就派人帮他完成了贷前调查材料,第二天材料上报总行,第三天贷款到账。拿到贷款,冠群公司老板立即购货。三天后,同样的紫菜,每张上涨5分钱。“仅这一单,前后价差,就让我净赚120万元。”让这位老板更想不到的是,由于原料质量好,用这批货加工出的紫菜产品,不仅做成了美国一家公司400万美元的订单,还意外获得了这家公司续签的1000万美元新订单。
冠群公司不过是如东农商行推行“限时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之一。由于紫菜是如东特色产业,围绕着紫菜交易市场的小微企业有142家。这些企业在采购原料时,对贷款发放时间都有极强要求。限时服务一推出,大受小微企业欢迎。
作为一项金融服务创新,农商行的“限时服务”规定,信贷人员对客户贷款需求,必须第一时间做贷前调查,第一时间将贷审材料报送总行,三个工作日内给客户答复。为确保工作有效推进,总行专门成立督查室,并将限时服务规定在各基层网点公示,凡拖延不办者,追究责任并罚款。
今年11月18日,一家支行因报送材料不全,耽误了审贷时间,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均被罚款并通报。“罚款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一罚让大家知道了总行的决心。”如东农商行董事长曹桂斌表示,如东农商行前身是一家困难社,等客上门的风气盛行,农商行本应有的灵活、快捷、方便等优势在这家行都成了劣势。“改名农商行,不仅是改名称,更要改作风。"限时服务"就是要改服务理念,留优质客户。”
推进限时服务的同时,如东农商行还要求信贷人员走千家、访万户、送服务、助“三农”,在走访中,告诉客户:农商行就是原来的农信社;农商行的一些中间业务不收费;有金融需求,请联系我。“农商行成功组建开业后,转型是当务之急。”曹桂斌说,通过金融服务创新,转变工作作风,农商行正在迅速打开新局面。
海域抵押
支持小微从产品创新入手
裕丰林滩涂养殖公司老板花了2600万元,买下7000亩海域后,围垦开发没了资金。
“我找了多家银行,想贷款1500万元,银行都问我有没有与这个融资额度相对应的担保物。我说有海域使用权证,但他们不认。”就在裕丰林老板为资金苦恼时,如东农商行找上了门。
“裕丰林公司拥有如东海洋渔业局颁发的海域使用权证,也有这个局对7000亩海域的评估值。”如东农商行营业部总经理张卫平表示,为了解决这家小企业的担保难题,如东农商行大胆进行担保方式创新,在江苏省率先试水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有效盘活了用海企业资产,开辟了江苏省沿海开发多元化融资新渠道。迄今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已累计发放10余笔,金额达6000万元。
“事实上,我们没看错裕丰林公司。”张卫平说,通过如东农商行支持,这家企业目前已在围垦的海域内养殖了对虾、梭子蟹,年收入800万元左右。这笔为期三年的贷款,目前已偿还500万元。
“如东民营企业规模大多在30万元到50万元之间。由于厂房建在自家田地,没有土地证和房产证,因此抵押物不足的现象很普遍。”曹桂斌表示,针对这一情况,如东农商行在海域使用权抵押外,还创新推出了股权质押、存货质押、知识产权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此外,通过“公司+农户”、“市场+经营户”的信贷模式,如东农商行还支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企业江苏金太阳油脂、天一紫菜交易市场的生产经营,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业务跨越
从“扩面增量”到“双百培育”
今年7月,如东农商行启动了一项名叫“扩面增量”的活动,要求所有在岗信贷人员(含支行行长),每人每月走访10户以上,拓展有效新客户3户以上。
说起这项活动,曹桂斌告诉记者,“信贷是效益的源头,它关系到全行500多名员工能否吃饱饭、吃好饭。”他认为,信贷投放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具备数量充足的客户群体和梯度、均衡、循环更新的客户结构。而如东农商行信贷投放不足,关键原因是客户数量严重不足。
“这项活动开展到现在,效果很好。”据曹桂斌介绍,通过全方位走访、周密宣传和积极主动营销,信贷人员按照总行“拓新、扩优、稳存、劣汰”的要求,将新增客户授信作为走访营销的重点,有效拓展了信贷客户群体。截至目前,共走访客户6954户,新增自然人客户924户,新增小企业客户45户,新增贷款3.7亿元。“截至10月末,我行存款余额118亿元,比年初净增27.4亿元,增幅为30.3%,存款增速在全省农信系统名列第一。存款增长的同时,截至10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5.5亿元,比年初净增8.6亿元。”
在“扩面增量”中尝到甜头的如东农商行,现在有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实施中小企业"双百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成长为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支持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强扩张能力、发展动力和竞争实力的中小企业,成长为年销售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在曹桂斌看来,要想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培育忠诚客户,稳定客户群体。
“无论是以限时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创新,还是以海域使用权抵押为代表的产品创新,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业务跨越,都必须服务于从"扩面增量"到"双百培养"的发展计划。”曹桂斌说,“我们将个体户培育成小微企业,把小微企业培养成规模企业,把规模企业培育成大企业。一个企业从小到大都是我们扶持的,这样的企业很容易成为我们的忠诚客户。”
采访中,一个在如东农商行支持下,从5万元起家做到8000多万元资产规模的企业老板的话,佐证了曹桂斌的观点,“除非农商行舍弃了我,我永远都不会舍弃农商行。”
福建首个海洋领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中国科技网
问:我想把每天加工产生的十几吨鱼鳞、鱼眼有效利用,现在技术上是否可行?
答:你的加工厂离港口远吗?产品保鲜度怎么样?
问:大约五分钟左右车程,这符合要求吗?
答:那应该没问题。
这是12月6日—7日召开的福建省泉州市海洋生物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海洋产业项目对接会上,石狮百祥海产品公司总经理蔡加怀与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教授的一席对话。
作为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后,福建省建立的首个海洋领域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云集了两岸从事海洋生物加工产业的企业、科研院校等。
其实,蔡加怀之前从事工艺品制作。他告诉记者,正是感受到海洋经济的蓬勃脉动,而积极谋划企业转型——国务院批准《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福建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第五区;福建省、泉州市分别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
在这一大背景下,福建省石狮市委、市政府积极谋篇布局,明确提出“打造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石狮市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加快向现代海洋渔业的转型。
“水产品加工仍然以传统的粗加工为主,医药品原料等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相对较少。”
“只有企业集中,缺乏产业集聚,产业上下游无法高效对接,没有形成相关联的产业链条。”
石狮市科技局局长龚一士告诉记者,作为福建省“渔业十强县(市)”之一,石狮去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60.47亿元。然而,随着技术更新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该产业面临着海洋资源减少、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发展问题,这也是整个泉州市遇到的共性问题,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
在泉州市科技局的推动下,以石狮水产加工企业为主体,联合晋江、惠安、南安等地企业,并整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院校创新资源,泉州市海洋生物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
“联盟将成立泉州市海洋生物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生物加工应用中心,集中优势研发资源抱团攻关,共享技术科技成果,提升综合竞争能力;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联盟理事长、石狮华宝明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飞说,“从单枪匹马、各自为营走向协同攻关、深度整合,依靠创新联盟这艘‘大船’闯‘深海’,联盟内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和分工合作能力将成倍增长。”
台湾渔业科技联盟理事长郑学渊说,我们希望与创新联盟发挥各自双方优势,在海洋生物加工技术、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共同推进海洋生物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
“要充分发挥联盟的作用,让联盟内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产学研合作和产业集群共同开发模式。”泉州市科技局局长颜志煌对记者表示,目前该局已推动22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将通过设立市级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联盟成员单位联合申报产学研重大集成、攻关科技计划项目,鼓励联盟建设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并优先立项支持联盟成员单位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推广,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新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