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45年前,他是一个月只拿18元的学徒工,希望借此贴补家用。
如今,由于当年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他的家乡浙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淡水培育珍珠主产区,以珍珠为原材料的深加工产品也已成为带动当地20多万农户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导产业之一。而他创立的欧诗漫,则以每年超过60%的增长速度向年销售额超百亿的目标在挺进。
浙江欧诗漫集团创始人、现任董事长沈志荣,以及欧诗漫人的光荣与梦想还在继续,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更多人分享这种来自大自然的美好礼物——珍珠。
沈志荣:“平民珍珠”成就“美丽企业”
“在县委提出加快建设工业强县,推动德清实现新崛起的总体要求指导下,我公司抓住有力契机,深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十年百亿’目标。并持续加大投入,通过实施‘欧诗漫大珍珠品牌战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这次集中开工的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举措。”
2012年11月15日,德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典礼隆重举行。珍珠大王沈志荣进一步向社会各界宣示了十年破百亿的“欧诗漫大珍珠品牌战略”,希望通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欧诗漫成为帮助更多消费者经营美丽人生的“美丽企业”。
沈志荣现任浙江欧诗漫集团(以下简称“欧诗漫”)董事长、党委书记。45年前,他成功研究出规模化淡水珍珠养殖技术,使得成千上万的寻常百姓也有可能成为淡水珍珠深加工产品的潜在消费群体。
如今,浙江省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淡水珍珠的主产区之一。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淡水珍珠产量占全球的95%以上,其中80%就来自浙江地区。而4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珍珠养殖、科研、珍珠深加工和销售的珍珠产业化集团企业欧诗漫也成为农业部、商务部等国家八部委联合认定的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同时,该集团还作为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和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淡水珍珠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着珍珠产业相关的行业重大研发课题及产业化试点任务。
据了解,欧诗漫新开工的珍珠生物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200亩,将按照GMP标准和国家AAAA级工业旅游景点要求分别建成护肤品生产线32条、保健品生产线9条,建设中国珍珠博物馆、浙江省淡水珍珠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总部办公大楼,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生产能力将超过50亿元,预计新增销售23.6亿元、利税4.3亿元。
“零售额实现1000万到突破一个亿,欧诗漫集团用了10年时间;而从2002年实现亿元产值到2011年企业零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欧诗漫仅用了9年时间。如今,欧诗漫已全面建成由珍珠化妆品、珍珠保健品、珍珠首饰三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综合性珍珠品牌。我们相信,随着该集团珍珠生物产业园建成带来的产能升级,欧诗漫零售额到2020年在当前基础上再翻十倍的战略性目标将是稳健而可行的。”
在接受《中国商人》采访时,一位浙江当地的行业人士对沈志荣之于当地珍珠产业发展的历史贡献以高度评价:一个人45年来只做跟珍珠有关的一件事,就其个人生活来讲或许有些单调,但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却是丰富而影响深远的。
三项研究成果奠定产业根基
“世界珍珠看中国,中国珍珠看浙江,浙江珍珠看欧诗漫!”
欧诗漫人喜欢用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来表明自已的行业地位以及品牌自尊,在他们看来,欧诗漫长达45年的沧桑岁月中开创的珍珠产业不仅代表着一种自主创新的文化,而且代表着一种区域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成就感。
实际上,就淡水珍珠的产业化发展而言,起码有关键的三步是最初的产业拓荒者们必须解决的:第一,实现人工养殖淡水珍珠;第二,实现规模化的养殖和加工,使珍珠的价格大幅度降低。第三,珍珠相关保健、化妆等应用产品研发中需要的核心技术。
机缘巧合,这个历史性的任务落在沈志荣身上。
“那时候家里穷,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养家,弟弟妹妹都要上学……”十八岁那年,沈志荣便跟随父亲到浙江省水产养殖公司下属的“大海漾”养鱼厂工作。尽管当时一个月只有18元工资,但是自小在水边长大的沈志荣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和迷恋。
1967年,沈志荣所在的养鱼厂派一位老工人参加了嘉兴地区组织的一次“河蚌养珠”培训班。
“河蚌也能养出珍珠来?”,当时人们对项陌生的养殖技术充满质疑。参加培训的老工人也没听明白,他把带回来的三张图纸、一根铜丝、一把镊子交给沈志荣说:“养珍珠这事儿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当年和几个年轻的伙伴一起培育人工淡水珍珠的情景,依然清晰地停留在沈志荣的记忆中。他回忆说,老师傅带回来的三张纸,有一张是图谱,另外两张是字谱,其中简要地介绍了淡水珍珠养殖的主要步骤。他没有参加过培训班,也没有人可以去请教,只能反复琢磨图纸上的内容,尽快掌握其中的要点。
“我穿着白褂子,拿着镊子、铜丝给河蚌植核,感觉自己像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似的,特别神圣。”利用老师傅带回来的简陋工具,沈志荣给他们从河里摸上来的100来只河蛙都植了核,养在水塘里精心照料。
接下来就是漫长而兴奋的期待。
五个多月后,当沈志荣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只河蚌时,令人惊喜的一幕出现在眼前:一颗小珍珠静静地躺在蚌的母体中!
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上海、江苏等少数地区有养殖成功的先例,一时间“沈志荣培育出第一颗人工养殖淡水珍珠”的消息在浙江湖州地区被广为传扬。
如今的欧诗漫陈列厅里,还珍藏着沈志荣早年培育出来的珍珠,它标志着一个庞大产业创立之初的艰辛和稚嫩,也凝聚了当年的水产养殖户对一个致富新项目的希望和梦想。
沈志荣利用“河蛙植珠”成功培育出人工淡水珍珠后,厂里第二年就专门成立了生产小组,开始尝试规模化养殖。当时,珍珠主要作为药物成份,由于货源稀缺,在1970年代一公斤可以卖到一两万元,而沈志荣所在的生产小组一年只能供应60公斤。
高额的回报和强大的市场需求,鼓舞沈志荣全力投入对人工淡水珍珠养殖技术的研究中。为了解决珍珠养殖所需要的大量河蚌,沈志荣想到了大批量人工繁殖。他从杭州的新华书店买来了一本《贝类学》的专业书籍,自学河蚌养殖的专业技术。
1975年,沈志荣成功完成了三角帆蚌人工繁殖研究课题,开始大规模养殖珍珠。此时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规模化养殖,河蚌的发病和死亡率很高。沈志荣回忆说那段时间,“连做梦都惦记着怎样给河蚌治病!”
就在沈志荣苦苦思索如何解决三角帆蚌集中养殖而带来的瘟病问题时,一个新的契机出现了。由于沈志荣规模化养殖淡水珍珠的实验引起了日本的关注,1979年,以本田为团长的日本淡水珍珠代表团专程来雷甸考察。同年,沈志荣作为中国淡水珍珠考察小组成员,对日本进行了为期46天的淡水珍珠养殖及深加工考察。
与日本同行的交流开阔了沈志荣的视野。
回国后不久,他相继取得“三角帆蚌外荡人工繁殖”、“提高珍珠质量技术”和“三角帆蚌病毒性蚌瘟病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三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并荣获国家科委、农业部以及省、市科技奖项多项。其中“三角帆蚌瘟病”的综合防病技术还在《病毒学报》上公开发表,成为我国广大水产同行和研究者广泛借鉴的研究成果之一。
沈志荣的三项研究成果大幅度提升了其所在地区的人工淡水珍珠养殖规模和品质。随后,雷甸淡水珍珠被外经贸部定为“品质优良出口产品”,雷甸珍珠开始远销中国香港、台湾以及美、英、日、意、德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欧诗漫珍珠系列产品所用的珍珠原料,正是产自于以雷甸珍珠湖为代表的大江湖泊。品质可靠的珍珠原料是研发系列珍珠深加工品牌产品的前提,沈志荣当年的三大成功研究,既奠定了欧诗漫主营产业的根基,也为我国人工淡水珍珠养殖及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