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据中国渔业报消息,“今年南美白对虾的市场行情较好,目前出塘价达到每斤15元~16元,预计今年利润将超过400万元。”广西钦州农垦钦江农场负责人陈承锋说。
钦州市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海岸线520多公里,海洋捕捞和沿海养殖资源丰富,连片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让养殖户走上了一条致富路。近年来钦州市养殖规模不断壮大,水产养殖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并充分利用水库、浅海等闲置的水面,积极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大大地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在海洋捕捞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992年以前,钦州沿海土地多为咸酸田,水稻产量不高,效益不理想,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广西钦州农垦钦江农场结合沿海气候、地质特点,充分整合环境资源优势,转变生产方式,现在成为广西目前连片养殖规模较大的对虾养殖基地,养殖水面达到1988亩。今年对虾总产量达到250吨,总产值3875万元,平均亩产650公斤,产值20150元。改造咸酸田进行对虾养殖的成功,为周边养殖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大家纷纷变“种”为“养”。农场积极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产品检测、技术指导、饲料和药物赊销等服务,受益群众达到470户,带动虾塘建设6万多亩,使对虾每亩产量提高到1300斤以上,亩均增收2500元~3000元。
一边是红树林保护区,一边是对虾养殖基地,如何做好发展和保护的平衡,既做到以水养虾,又做到以虾养水?“农垦钦江农场在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同时,把水环境保护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生物净化和改善养殖废水排放等方式,让养殖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既不破坏环境,又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有效保护了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平衡。”陈承锋表示。
为了达到“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广西对严重老化的中低产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一类塘改造每亩补助3000元、二类塘改造每亩补助1500元,通过标准化池塘改造极大地改善了水产养殖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了养殖生产综合效益和资源利用率,水产养殖池塘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钦州市养殖户谢德告诉记者,他承包的460亩养殖池塘在经过标准化改造后,采用鱼虾混养的模式,亩利润达到1万元,附近像自己一样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的养殖户还很多,养鱼、虾赚钱多了,养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钦南区通过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和基地带动合力打造无公害生态品牌,提高对虾养殖的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出品的无公害对虾走俏市场。据统计2011年,钦南区生产无公害对虾7955.13吨,产值达2.23亿元,无公害对虾养殖成功率达到85%以上。目前,钦南区无公害对虾养殖面积达13400多亩,主销广东等沿海地区。
钦南区严把种苗质量关,从源头确保对虾养殖品质,选苗上严把孵化、淡化关,定期对对虾苗种进行检疫,保证虾苗不带菌、不带病,获检验合格证后方可上市销售。去年钦南区32家虾苗场共生产虾苗约35亿多尾,确保虾农买到健康的虾苗。同时,钦南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在对虾投苗季节对全区对虾饲料药品经营市场开展治理整顿行动,查处销售违禁药品和假冒伪劣产品,为养殖户生产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