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说起莱州湾梭子蟹,市民朋友都会竖起大拇指。这道烟台民间海鲜,如今已被一位名叫吴继章的农民大叔,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带着好奇,记者昨日来到莱州市三山岛吴家庄子村。
现场制售,大集上卖酱30年
55岁的吴继章,做海鲜酱已经有30多年的经验了。每年十一过后,他便会去海上采购梭子蟹、爬虾、海蛄虾等莱州当地特产的海鲜加工成酱。
“梭子蟹做酱很麻烦,需要先摘除腮、胃,清洗后加工。但是销路好。以前是逢乡村赶集现场加工,每集都有老主顾排队买。”老吴边忙活边打开话匣。
一台手扶车,一台研磨机,几箱分拣好的螃蟹。两个不锈钢盆,一杆秤,一根手腕粗的已经磨得精光的木棍———老吴和妻子带上这些赶集加工蟹酱的所有家当,每天天不亮就开车上路。妻子高学华和老吴,一个加工,一个过秤,夫唱妇随,好不热闹。高学华说:“为了在集上节省时间,头天晚上就得把螃蟹清洗好,摘腮除胃都是琐碎营生,但是干了这么多年,讲究的就是个信誉。”
精心经营,选料做工好讲究
平里店大集。早晨5点半,老两口就开张了,赶集的人循着机器声凑过来排队买酱。
新鲜的蟹酱经过两遍研磨,已经很细了。老吴把酱搬到摊前,排队的人们已有些迫不及待:“给我称2斤!”“给我称30块钱的!”“老吴,今天说什么你也得给我留50块钱的酱,上个集等你半天没买到!”……此起彼伏的叫买声里,老吴和老伴撑袋、挖酱、过秤、收钱,高学华不忘提醒顾客:“回家后一斤酱放一两半盐,拌匀了!”
“如今生活好了,不爱老吃大鱼大肉的,换着口味吃挺好的!”在机器边上忙活的老吴夫妻,未必能听清顾客的称赞,但从他们的表情能够感觉到一种成就感。
10点半,没货了。几个没买到的顾客有些失望,高学华有些歉意地说,等下个集吧,给你们留着。老吴开始仔细地清洗研磨机:“每天几乎都这样,不够卖的。”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货抢手的感觉。“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大风,下午得去港口收货了。”老吴边刷洗家什边合计着。
午后,老吴开着手扶车直奔三山岛渔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夹杂着讨价还价的交易,混在咸腥的空气里,形成了渔港独特的风景。
老吴麻利地停下车,踱着步来到港沿上,一边验货,一边商量价钱。用来做酱的螃蟹多数是那种退盖的软壳螃蟹,肥嫩且鲜美。老吴说,那种空痩的水螃蟹一个也不要,没肉,一开一包水,做出的酱质量也不行,砸买卖。但是软壳螃蟹毕竟是少数,好几个大船的货才能凑够一车。老吴认定的理儿是货真价实,面对有些掺水掺杂的行径,他很蔑视:“人做事,天在看。昧心的钱赚了也不好花。”
下午3点半,看不到归港的船了,老吴的货也装满了车。老两口返回家,顾不得歇息,直接开始卸车清洗、分拣。老吴说,这些货,至少得清洗到到晚上10点。
网上10万斤海鲜酱不够卖
说起蟹酱卖到全国各地,老吴有些开心,憨憨地笑着告诉记者,互联网时代的农民,跟不上形势就不能自我发展。
“这事还多亏儿子和外甥。哥俩找人设计了商标,注册网店没几天,就有在济南开特产店的莱州老乡来电话了解情况。”老吴说,产品发去之后,这位离家多年的老莱州啧啧称赞,收到货后他带回家给母亲品尝,老太太连声说:还是这个味儿,还是这个味儿,在济南20多年没吃到这么地道的蟹酱了!看到老母亲这样称道,这位莱州老乡发现了这种莱州特产蕴藏着巨大商机,从老吴这边订购了200桶“吴记莱州梭子蟹蟹酱”,很快就销售一空。如今,老吴的蟹酱网店,几乎每个周都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他做梦也没想到,小地方的土特产能在网络上卖火。
网上开店之后,老两口开始发愁了。高学华告诉记者,由于采购原料要求高,蟹酱的加工量一直难以提高。一年当中,从农历七月底忙到腊月初,3个多月时间,平均每天能加工虾酱七八百斤,蟹酱三四百斤。算下来,仅今年加工的蟹酱就有3万多斤,虾酱也有近8万斤。虽然比往年多了不少,由于开网店,根本不够卖。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