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海洋渔业 > 海洋综合 > 正文

广东海洋经济继续领跑 重污染水域减六成

发布时间:2012/11/11 9:56:44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广东GDP中的蓝色越来越浓了。提起南粤大地,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块长形的陆地上,但广东这5年来在海洋经济上的发力,让人们真正看到了这片“滨海而立”的土地是如何“因海而兴”的。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已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逾21%。

  广东GDP中的蓝色越来越浓了。提起南粤大地,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块长形的陆地上,但广东这5年来在海洋经济上的发力,让人们真正看到了这片“滨海而立”的土地是如何“因海而兴”的。

  2011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980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5%,第17年领跑全国。而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广东更提出了超过万亿的投资计划,继续深耕这块深蓝沃土。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广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这种蓝色增长恰好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011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广东近岸水域劣四类水域的比例从2010年的8.5%下降到5.4%,整体情况继续得到改善。广东的整体海洋环境更从各项制度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广东已建海洋与渔业保护区逾百个,总面积65万多公顷,进一步完善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渔业生态补偿机制。

  ●南方日报记者 钟啸

  领跑全国17载

  科技贡献率达50%

  措施

  “我们一定把南海的金枪鱼带回来!”面对着挥手告别的人群,穗远渔29号上的一位船员兴奋地大声呼喊着,这艘先进钢质船将要执行的是国内首次在南海开展的专业金枪鱼探捕活动,这也标志着广东的海民们正在将脚步一点点伸向那片蔚蓝的深海,南粤海洋经济正显现出巨大的活力。

  2009年,广东省的海洋产业总产值还是68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7.2%,过去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7.8%。而到了2011年,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已高达9807亿元,相比3年前增幅高达44%以上,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21.5%,第17年领跑全国。而2011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的同比增速也相比3年前进一步提升了,高达18.28%,广东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是日渐强化,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的18.6%。

  而海洋产业的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十一五”前的19∶58∶23,调整为2010年底的13∶32∶55。初步形成了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5个增长快、外向度高、富有活力的海洋经济重点市。

  其中,海洋运输、海洋油气、滨海旅游等产业增长态势强劲;全省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油气为主体,海洋船舶制造、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制药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拓展了海洋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海洋、陆域经济相互渗透,一体化趋势明显,海陆联合开发确保了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珠江口地区大力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与此同时,广东也意识到,要想继续在这片“深蓝沃土”中挖出宝藏,一场深度的“转型升级”在所难免。

  “从这里往外300公里,就是荔湾3-1气田,是中国海域第一口深水探井。”在珠海高栏港经济区,记者第一次感受到了南海吹来的风,“荔湾3-1气田及周边天然气田的开发是我国实施南海深水天然气开发战略的首期项目,标志着中国海气开发从浅海到深海的跨越。”

  在广东海洋人眼中,拥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有能力去开发这些深海宝藏才是关键!为了加快追赶步伐,广东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国家南方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和广东省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建设,建成了7个拥有海洋前沿技术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科技兴海基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2005年到2010年共有111项海洋科技项目获得省部级奖励。全省海洋科技的贡献率达到50%,一场向深海的跨越就此启动。

  七成填海科学化 沿岸水质量走出污染怪圈

  成效

  有人不禁要问,这种高速的增长是否可以持续?如何在高速增长和保护生态之间找到平衡?大家都在看广东的答案。

  “到2020年,全省建设用围填海规模控制在2.3万公顷以内,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不少于25万公顷,海洋保护区面积不少于59万公顷,保留区占近岸海域面积比例不低于1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整治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400公里。”这一连串数字都是从刚刚批复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中摘取的,不难看出,国家希望广东走的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一次,广东又把工作做在了前面。据介绍,按照国务院《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部署,广东很早就提出了坚决践行五个用海的原则,对填海规划和填海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2011年,广东省编制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和《广东省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对“全省围填海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围填海实施计划和管制要求。在审核围填海项目过程中,非常注重近岸景观的保持与维护,要求在申请人提出围填海造地项目申请时,要同时提交工程平面设计方案,凡不符合要求的平面设计方案,申请单位须重新设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采用离岸、多区块和曲线等优化填海方式已占总体的70%以上,有效保护近岸景观。

  不仅如此,广东的沿岸水质量也“逆市走高”,走出了污染怪圈。《2011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广东近岸水域劣四类水域的比例从2010年的8.5%下降到5.4%,整体情况继续改善。2011年,全省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局部海域得到改善。全省近岸海域达到《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的海域面积比例分别为76%、11%、5.9%、1.7%和5.4%。相比5年前有了明显改善,根据《200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清洁、较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65%、10%、7%、3%、15%。对应之下,清洁用水占比足足提升了11个百分点,重度污染水域缩减了64%。

  广东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了新进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已建海洋与渔业保护区100个,面积65.8万公顷,保护区数量、种类和面积居全国首位。已建人工鱼礁区40个,礁区面积23600公顷。大规模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实现常态化。

  海洋开发坚决不走陆上发展老路

  蓝色经验

  “把海洋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重点领域,防止重复当年陆地上走过的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论述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多次强调的论断。

  而广东这几年海洋经济的发展也正是这样践行的,任何大型项目都未能例外。作为连接港珠澳三地的重点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情况和施工进度一直备受关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港珠澳大桥工程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让“白海豚不搬家”成为该工程的重要建设目标。今年2月,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召开现场会时就指出,要高度重视珠江口生态环境保护,“要让白海豚成为港珠澳大桥的形象代表”。

  为此,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专门成立了安全环保部,尽量采用污染较小的抓斗船疏浚施工,以减少对工程施工区及周边底栖生物、鱼类和白海豚的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在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广东也更加重视规划的重要性。“去年广东海洋经济生产中,海洋油气和矿产业占17.33%,滨海旅游业占30.3%,海洋经济布局态势是很好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就举例指出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模式,显示出了很强的科学性,一改陆上经济早期发展的无序局面。

  一系列实施方案的落实令各个产业自身的发展得到了逐步优化,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升级。“以广东未来临海产业的发展为例,按照《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 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的精神,各地将根据区域特点,规划相应的海洋工业,对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并举将令整个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环保工程师黄黎钦表示,由此各地临海工业发展“遍地开花”的状况将得到有力遏制,全省各地的临海产业将在龙头项目的带动下实现优化发展。

  环保倒逼转型

  给力绿色增长

  绿色进步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黄慧诚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2年上半年,广东GDP增速为7.4%,先于全国筑底盘整。

  与此同时,经环境保护部核定,我省上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24%、3.26%、1.55%和2.50%,实现了减排主要污染物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高,加上快速的经济增幅,使得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曾长期居高不下。近年来,面对艰巨的减排任务,我省以环保节能减排倒逼转型升级,使经济保持多年两位数增长的同时,治污减排没有“拖后腿”。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总量增长超7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近19%,为全国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升一降,一增一减,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专家评价,通过加快转型升级,领改革风气之先的广东,再次以新一轮经济发展探路者(16.650,0.05,0.30%)的角色,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减排模式,使蓝天白云陪伴经济快速发展。

  四类主体功能区划定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

  2011年11月18日,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广东湛江东海岛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创造约1000亿元的收入和200亿元的税收。

  这个“巨无霸”项目,不仅让湛江民众欣喜若狂,也让广州和珠江口的老百姓喜出望外。因为该项目原计划选址南沙。

  “并不是说,该项目到了湛江就没有环境影响。但是,与珠江口相比,湛江东海岛具有更好的扩散条件,环境容量更大,综合考虑,该项目落户湛江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处长刘玮说。

  包括此前的惠州大亚湾炼化项目,以及后来的揭阳中委炼化项目、茂名炼油改造项目,先后通过环评审查,四大石化项目直接投资近2000亿元,对于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环境容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2010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规划环评、战略环评工作,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综合考虑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规模、资源开发和污染防治的问题,从更高、更广的层面,宏观调控和引导产业布局,全面统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在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和符合环境容量要求的情况下,各级环保部门充分发挥环境审批“调节器”、“控制阀”作用,对重大项目所需总量指标给予支持,对现代产业体系项目给予倾斜;对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和产业政策要求、未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目,从严从紧,一律不批。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环保部门共审批项目环评338217份,每年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均占审批项目总数的5%以上。去年,全省再否决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391个。

  有堵亦有疏。近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按照规划,全省17.98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空间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并实施不同的考核评估体系。四类主体功能区的设定,将更好地引导人口合理均衡布局、产业相对集聚发展、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加快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格局,走上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淘汰逾千万千瓦小火电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

  “2013年8月建成投产,首期产能30万辆,产值将达1000亿元,预计可以拉动2000亿元配套产业链。”佛山整车生产的宏图随着一汽大众的落户而吹响“集结号”,为佛山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新引擎,对佛山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将产生深远影响。

  2011年12月1日,一汽大众落户佛山狮山的同时,是当地9家漂染厂的关闭。9家漂染厂的关停,让当地每年减少约500万元的收入;但这些损失通过土地升值早已让村民得到了更高的回报。不仅如此,9家漂染厂关停后,当地每年减排二氧化硫1400吨、化学需氧量500吨、污水500万吨,为打造“绿色狮山”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十一五”至今,广东主动加压,淘汰落后产能助推经济转型,走出了一条以结构减排优化产业经济结构的新道路。“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关停小火电1209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74万吨、水泥产能5782万吨、造纸产能33万吨。其中,火电、水泥产能淘汰总量占全国的1/6。

  大量落后产能的淘汰,为各地新兴产业项目上马和经济结构调整腾出了环境容量,为全力推进我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建立环保信用评级制度提高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摘去了‘红牌’帽子!”今年10月31日,看到企业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修复的公示,广州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如释重负。

  通过严格环境管理和实施清洁生产,该公司不仅减少了污染排放,还节约了生产用水、用电成本,新增了不少经济效益。

  自2008年起,省环保厅启动了全省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信用评级制度,目前,纳入环保信用评级企业总数已达594家。

  根据该制度,绿牌为环保诚信企业,黄牌为环保警示企业,红牌为环保严管企业。评价结果除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公布外,还同时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行(2.83,0.01,0.35%)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中国证监会广东分会,作为企业融资、上市环保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经济政策是推动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除环境信用评级外,省环境保护厅还提出了7项绿色经济政策——如绿色税收和环境收费让环境资源有价,生态补偿让环境破坏者付费,绿色信贷为“两高一资”设槛,绿色保险是撬动企业环境管理的杠杆,排污权交易提高企业治污积极性,绿色贸易推动行业节能减排。

  “加强环境监管,让环保成本内部化,不让守法者吃亏,既是加快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的需要。”省环保厅环监局副局长陈文韬说。

  对此,我省不断加强行政和法律等约束手段。一方面,各地先后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通过24小时监控,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环境监控网络,对企业排污行为实施严格监控。另一方面,以铁的手腕查处违法排污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共立案处理违法污染企业52463家,限期治理或整改42037家,关停14793家,罚没金额10.3亿元。在此基础上,2011年到今年上半年,我省关停了污染企业3400多家。这有效地遏制了以违法排污、污染环境和牺牲公众利益转嫁生产成本、维持落后生产能力的现象。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2558 关键字:海洋经济,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海洋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