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山东青岛:天气转冷 秋海参进入捕捞季节

发布时间:2012/11/2 8:19:39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天气转冷,秋海参进入捕捞季节。以前每到此时,一些专门潜水捞海参的“猛子”背上50多斤重的潜水设备,潜到七八米深的海水里作业。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潜水员艰难爬上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浮出水面时,王彬德冻得嘴唇直哆嗦。

  天气转冷,秋海参进入捕捞季节。以前每到此时,一些专门潜水捞海参的“猛子”背上50多斤重的潜水设备,潜到七八米深的海水里作业。但是随着近海养殖的发展,海域被承包,“猛子”们纷纷转行,人数大量减少。10月30日,记者在开发区海福康海参养殖海域,采访了打捞海参的“猛子”,探访他们的生活。

  现场:背负50多斤潜水设备入海

  10月31日,在位于青岛开发区薛家岛的海福康海参养殖海域,记者找到了一位正准备乘船出海,潜水捕捞野生海参的“猛子”王彬德。近年来,随着近海养殖的发展和大面积旧村改造的进行,从事深海捞参的“猛子”越来越少,但王彬德做这一行已经有20年。

  沿着海边礁石走了10多分钟,记者登上了渔船,海上风浪很小。王彬德告诉记者,深海捞参对天气的要求很高,如果海上有浪或者风很大的时候,他们一般是不出海的,因为这些因素会使海水变得浑浊,潜水时根本看不到海参在哪儿。

  乘船往深海处行驶了十分钟,王彬德选准了位置,开始做潜水的准备。只见上身穿着毛衣的王彬德先将厚重的潜水服套在外面,然后将潜水镜戴上,用一根皮管将两个绿色的网兜勒在腰部,最后穿上脚蹼。在整套的潜水装备都穿戴好以后,王彬德又拿出了一个绑有5块大铅块的绳子,准备绑在腰间。记者感到非常好奇,过去拿起绑着铅块的绳子试了试,很沉。王彬德告诉记者,仅这些铅块就有25斤重,因为潜水时会有浮力,身上绑着铅块就可以顺利沉下去。身上的这些设备加在一起,有50多斤重。最后,王彬德将呼吸器含在嘴中,一下子跳进了海水中。

  艰辛:冬天潜水服上结着一层冰

  海参经过夏眠之后,秋天开始出来觅食,长个儿。每年从10月底开始,“猛子”们开始潜水捞参,一直到12月底,潜水的时间恰好在冬天。

  今年43岁的薛清湃从事“猛子”行业已经24年了,他告诉记者,每次潜水捞野生海参,至少要潜到七八米深的水下。11月的时候水下的温度还可以,但是进入12月以后,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每次浮出水面的时候,外面的潜水服上都会结着一层冰。

  潜到七八米深的水下,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能看清水底的东西吗?王彬德告诉记者,天气晴朗,风浪很小的时候,带着潜水镜潜入海底之后,七八米深处的海水中看得很清楚,在海底看到个头大的海参,直接捞起来就行了。如果风浪较大,海底的水会非常浑浊,在下面什么都看不到。

  因为下潜到七八米甚至十米以下的海水中会有压力,所以“猛子”们每次下水之前,都会将潜水服中充满气。如果潜水服中不充满气,一旦下潜到水中,在海水的压力下,身上的潜水服会紧紧地贴在身上,连脖子都转不动。“就跟真空包装的食品里面被抽出了空气一样。”王彬德说。

  回顾:起初时憋气潜水没有防护

  从1990年开始,当时年仅18岁的尹宝德就干起了潜水捞参的行业。一直到2008年因健康原因不再潜水,尹宝德在海里“泡”了整整18年。在这18年里,尹宝德的潜水装备换了3茬。

  由于在海边长大,而且世代渔民,尹宝德自小就练就了很好的水性。“18岁刚开始捞海参的时候,穿上潜水服就直接潜水,根本没有呼吸器,氧气管这些东西。每潜水一次的时间大约就是50秒到1分钟,捞到海参后就潜出水面。下海的时候拿着一个车轮内胎飘在海面上,车胎上绑着一个网兜,每潜一次水捞上来的海参就放在网兜里。”回忆起当时潜水捞参的情境,尹宝德说。

  从1997年开始,尹宝德开始背上了氧气罐。每次潜水都能保持在40分钟以上,但每次下海的装备都达到七八十斤。从2000年开始,在海边捞参的“猛子”们找到了更好的方式,在船上安装了一个空压机,然后连接一个100多米长的管子,“猛子”们只需要把管子的口含在嘴里,就可以在以船为中心,直径为100多米的海域活动,每次都可以潜水一个多小时,而且不必再背着沉重的氧气罐了。

  现状:正在逐渐消失的辛苦职业

  位于青岛开发区薛家岛街道的山东村在进行改造之前,是一个典型的小渔村。村子三面是大山,前面就是海,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可以通往外面。

  就是这样一个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的小村庄,在1990年代的时候只有30多户人家,100多人。但村里的“猛子”却有30多人,也就是说基本上每家都有“猛子”。周围的烟台前村、南庄村等情况也差不多。而现在,因为改造,山东村早就整体搬进了山里社区,村里的人多了,但“猛子”却只剩下了七八个人,而且基本都是40岁以上的人。到深海潜水捞海参的“猛子”,正在逐渐消失。

  谈起到深海捞参的“猛子”为何越来越少,王彬德感触很深,“这个活儿太辛苦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而且很多‘猛子’早就转行了。”

  早在1993年以前,青岛开发区沿海海域都是“公海”,世代居住于此的老渔民们冬天没事,就利用临近过年的两个月潜水捞海参,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猛子”。从1993年开始,沿海近海海域开始由个人承包出租,“猛子”失去了捞参的地方,纷纷开始转行。一部分人转向租赁近海搞养殖,收获的时候自己潜水捞参,还有一部分人开始收购海参做生意,做起了老板。由于深海捞参很辛苦,年轻人也慢慢不再做这种工作。

  出路:承包近海养殖转行当老板


  尹宝德无疑是“猛子”们当中成功转型的一个。1993年时他承包了一片海域,自己捞上来的海参没有直接卖掉,而是开始向深加工转型,加工成干海参后进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海福康海参品牌。尹宝德告诉记者,在青岛开发区,像他这样由“猛子”起家到有自己的海参品牌的人并不在少数,比方说老尹家海参的经理尹宝昌也是从16岁就开始当“猛子”逐步发展起来的。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1993年开始近海承包以后,随着桥隧的开通,青岛开发区南部沿海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拆迁改造,老渔村纷纷搬进了海景房,很多“猛子”们也富裕了起来,转而进入海参销售环节,纷纷转行当上了老板。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2758 关键字:海参,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