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10月15日上午,位于山东荣成崂山街道办事处的一家牡蛎收购加工企业中,工人们正在对刚刚收购上来的牡蛎开壳取肉。
眼下正值牡蛎肉肥味美的季节,也开始进入销售的黄金季。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荣成的牡蛎市场却遭遇“寒冬”,收购格降到“谷底”,不少养殖户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有了缩减养殖规模,转养其他海产品的念头。
现象:收购价降到“谷底”
10月15日上午,在石岛管理区东山街道办事处的一处码头上,几名养殖工人正在忙活着将刚刚从海上收获回来的牡蛎吊运到码头上,等待收购商前来收购。
“今年行情太差了,价格低得厉害,养牡蛎不赚钱呀。”一名养殖工人告诉记者,今年牡蛎的收购价普遍在每公斤0.2~0.4元之间,而去年这个时候每公斤的收购价格则普遍在1元以上,最高甚至超过了1.6元。
养殖户卢先生告诉记者,他养了十几年的牡蛎,去年的价格是近年来最高的,因此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他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共养殖了30亩左右,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的价格突然降到了“谷底”,是近年来所没有过的低价,这让他措手不及。
卢先生说,每年的9月份至来年初,都是牡蛎肉肥味美的时候,连日来,虽然经常有来自各地的收购商到他所在的码头收购牡蛎,但价格却没有上升的迹象。“如果一直是这样的价格,今年恐怕要喝西北风了。”卢先生叹着气说。
原因 牡蛎质量参差不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牡蛎价格走低呢?10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荣成一家牡蛎收购企业了解相关情况。
“今年牡蛎行情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整体质量不如去年。”当天上午,在该企业的牡蛎加工车间里,十几名工人正在对刚刚收购上来的牡蛎开壳取肉,负责人闫先生指着牡蛎肉说,从收购的情况来看,有的牡蛎质量还算不错,但大部分长得比较瘦。
之所以质量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闫先生分析,可能是因为去年牡蛎养殖户在尝到高价的甜头后,不少人增加了养殖量,导致在有限的海域内养殖密度增大,从而影响了光照等因素,令牡蛎没有长好。
一名养殖户告诉记者,牡蛎质量差还与“布拉万”有关,由于受它的影响,不少当时几乎成熟的牡蛎被刮到了海中,影响了整体的质量。
闫先生说,牡蛎行情差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由于受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他说,一些出口企业在往年9月中下旬就开始出口加工好的牡蛎,但根据他的了解,今年这类企业到现在还没有收到订单,目前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送往本地超市,在当地市场消化,销售渠道变窄了。
出路 转养其他海产品
“现在劳动力成本这么高,牡蛎卖不了多少钱,不得不另寻出路了。”卢先生说,他所养殖的牡蛎也刚开始进入收获期,目前雇了3名工人与他一起出海从事收获作业。他告诉记者,一艘养殖船一天能收3吨牡蛎,但是却要付出300元的费用,根据他的统计,截至目前,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光雇佣工人已经花了4000多元。不仅如此,在9月份他还花了2万多元雇人夹牡蛎苗,为来年的收获做准备。
卢先生告诉记者,鉴于目前牡蛎惨淡的行情,他不得不打起“退堂鼓”。他说,根据他的了解,今年海带的行情不错,因此他计划在明年缩减牡蛎的养殖规模,转养海带、龙须菜等。
对于一个养殖户来说,经营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起起伏伏的收益让不少养殖户吃不消。“价格高了,就提高养殖规模;价格低了,就缩减养殖规模。”但业内人士表示,这实际上是一种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