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王云在育苗基地研究鲍鱼养殖
在平潭,水产养殖户没有不认识王云的,因为她是海上网箱养殖的发明者。
1957年出生的王云,1981年7月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平潭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如今担任这个站的站长。30多年来,她始终奔波在一线,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第一时间传授给养殖户。她说:“把实用的水产技术传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富起来,是我最开心的事。”
1986年的一天,有渔民向平潭县海洋与渔业局反映说,准备卖到香港的真鲷鱼在网箱里暂养了几天,依然活蹦乱跳,简直不可思议。
如果从鱼苗开始,就在网箱里养殖是否可行?局领导将这个课题交给了王云。
当时,王云初为人母,孩子仅几个月大。接到课题后,在一年的时间里,她常常通宵达旦地在蹲点的地方工作、研究。她解决了病害、缺氧等一系列难题,成功实现了“海上种田”――网箱养殖,填补了国内空白。
海水网箱养殖技术很快被渔民接受,2年内,仅在平潭就发展到5个海区、2000多个网箱,并推广到周边县市乃至省外;养殖的鱼从单一的真鲷品种,发展到鲍鱼、石斑鱼、黄瓜鱼、美国红鱼等。
今天,海水网箱养殖已成为我省水产业的一大支柱。
海水网箱养鱼的成功,使王云认准了一个道理:科技人员不能在办公室里搞科研。
1996年,王云与人合资100多万元,以股份制的形式创办一个海珍品苗种培育基地。基地首先引进日本长崎市鲍鱼苗种,经过多番尝试,她摸索出一整套科学育养技术。1998年,基地的第一批鲍鱼喜获丰收。接着,她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引进、培育了一大批适合当地海水养殖的品种。
2000年,王云承担了省科技厅下达的“长竹蛏室内全人工育苗”课题。长竹蛏为海产经济贝类,苗种过去只能靠天然采捕,限制了生产的发展。王云参考其他贝类育苗工艺流程,不断研究、摸索。2个多月后,一套全人工育苗技术工艺流程成功出炉。按这种技术,每平方米出苗量可达100万个,适合大面积生产。
针对水产养殖业热点、难点问题,王云经常下乡与养殖户“零距离”交流探讨。此外,近几年,她利用自己的海珍品苗种培育基地,培训养殖户1000多人次。
近日,王云又给养殖户带来好消息:喂养鲍鱼的龙须菜价格越来越高,她通过实验,确定可以用人工饲料替代龙须菜,鲍鱼养殖成本可降低三分之一。
由于在水产科研和推广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王云几次要被提拔,但她总是婉言谢绝。她说:“帮助渔民走上致富路,才是我最爱的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