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在中国养殖面临环境恶化、病害爆发、养殖成功率降低的局面,尤其是投苗早期一个月左右时间发病严重、排塘率居高不下(业内称一个月病为早死综合症:EMS),对虾养殖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今后对虾养殖何去何从?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水产科技研究员刘栋辉博士在第二届金三角对虾养殖技术论坛暨冬虾养殖技术交流会上为大家揭示了养虾行业的出路。刘博士称,经长期养殖证明“虾苗标粗,化大为小”对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十分有效。尤其是冬棚养殖,传统的冬棚对虾养殖标粗使用小棚标粗比大塘直放具有池塘准备充分、淡化时间长、设备设施容易满足、环境调控容易以及成活率有保障等优势。但面对越来越恶化养殖环境,小棚标苗不能有效避免氨氮亚硝酸盐、弧菌和有害藻等病害的困扰,经过摸索和实践,海大集团创新了一种生态标苗的方法,标粗虾苗活力好、氨氮亚硝酸盐少、绿弧菌不超标、控制有害藻优势生长。
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水产科技研究员刘栋辉博士
刘博士称,生态标苗主要通过“生物絮凝”技术,避免有害弧菌、有害藻类的损害,使虾苗可以安全渡过30天不发病的敏感期,大比例降低养殖风险。其核心意义就是“生物絮凝”技术可以有效规避早死综合症,简称EMS。
刘博士称生物絮凝技术的关键点主要是通过加入碳源措施,保持水体的碳、氮比合理范围。在淡水养殖环境注重钙、镁、磷等营养元素检测,虾苗养殖早期蜕壳频繁,钙、镁、磷含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蜕壳不遂。关于“生物絮凝”技术详细内容,海大集团将把它制作成一个教学片视频来推广。
生态标苗具体操作主要在海大各经销商处设点,海大集团与经销商采取合股方式,经销商提供场地、海大集团提供设备和技术共同完成。刘博士表示标粗塘的硬件设备要求并不高,具备铺膜池和纳米底部增氧设备,一亩池塘可进行生态标粗1000多万苗。
今年浙江地区养殖户采用海大创新技术生态标苗进行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这项工作在珠三角地区也进行了尝试,明年将加大在珠三角地区、金三角(湛江、广西、海南)地区推广力度。今后,生态标苗技术将会普及并有效应对对虾养殖局面。
第二届金三角对虾养殖技术论坛暨冬虾养殖技术交流会由湛江海大饲料有限公司主办。出席论坛的嘉宾有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孙成波博士、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水产科技研究员刘栋辉博士、广东海兴农集团陈锚博士、海大集团虾料技术部王如凤总经理等,来自湛江、阳江和广西100多名对虾养殖户参加了会议。
广东海洋大学孙成波教授和海大集团虾料技术部王如凤分别带来了《地膜冬棚工程化养殖》、《三种对虾养殖模式交流》精彩报告。养殖精英在会上交流独创养殖技术、现场华山论剑、嘉宾与养殖户积极互动气氛热烈将论坛推向高潮。
中国水产门户网直播了“第二届金三角对虾养殖技术论坛暨冬虾养殖技术交流会”,中国水产论坛红人“国家的虾农”“黄爵”等知名网友受邀请参加论坛并分享他们养殖经验。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