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多宝鱼:一条舶来鱼的本土化之路

发布时间:2012/9/28 10:16:16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吴佩佩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1992年,当雷霁霖收到从英国发来的两箱200尾大菱鲆鱼苗的时候,他虽然预见到了这条鱼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他万万没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水产门户网据青岛日报 讯:1992年,当雷霁霖收到从英国发来的两箱200尾大菱鲆鱼苗的时候,他虽然预见到了这条鱼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条被中国人称之为“多宝”的鱼,会给中国的海水养殖业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它是一条鱼,但它绝不仅仅是一条鱼。”20年后,雷霁霖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条舶来鱼在中国的起起伏伏,正是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一个微缩景观,它不仅见证着这个行业的过去与现在,也映射出这个行业的未来。

  引进,靠的是坚持

  中国从海外引进的水产养殖品种数以百计,大菱鲆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

  衡量大菱鲆对中国海洋鱼类的养殖、尤其是中国北方海洋鱼类养殖的意义,时间的坐标要回溯到20年前。当时中国北方谈不上有海洋鱼类养殖,“我从1958年工作到1976年,研究成功了很多种海洋鱼类的养殖技术,但都是温水鱼类,在北方养不行。”雷霁霖说。

  对于中国北方辽阔海域的这一片空白,雷霁霖追求的,就是填补它。“1976年,我第一次在国外杂志上看到对它的介绍:肉质鲜美、性格温驯、可在低温环境中生存。”对于正在苦苦寻找适合北方海域养殖鱼类的雷霁霖来说,这段描述正是他心中对理想鱼类的描述。

  1980年,他有机会来到大菱鲆的原产地英国,见到了英国

  的同行豪威尔教授。

  三个月的时

  间,雷霁霖了解了英国的海水养殖,临走时,他试探性地问豪威尔:“我能带两条鱼苗回去吗?”豪威尔沉思半晌,答复是:以后再说。

  两人的第二次见面,已经是11年后。期间,雷霁霖一直与豪威尔书信往来,他一直想引进大菱鲆进行科研的执着也感动了豪威尔。“我第二次去英国,豪威尔带我参观了他的实验基地,展示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雷霁霖说,1991年的英国之行,豪威尔答应了他要鱼苗的请求,大菱鲆的引进之门,终于向他打开。

  1992年的8月28日,雷霁霖说他永远忘不了那个日子,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曲折,在两个包装箱内的200尾大菱鲆鱼苗终于抵达北京。当打开包装,看到在瓶子里游动的鱼苗时,雷霁霖和同事们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

  越高级的生物,人工养殖的难度就越大,在海水养殖体系中,鱼类无疑是最难的。鱼苗到手了,如何把他养大却是需要中国科学家去破解的,“大菱鲆的养育技术是英国的国家专利,要引进的话一年要交上百万英镑的专利费。”雷霁霖说,鱼苗有了,但怎么养,同样需要他们来填补空白。

  培育,除了坚持还有创新

  从1992年拿到鱼苗,到1999年培育成功,大菱鲆的本土化之路走了7年。

  刚开始鱼苗得病,首批鱼苗几乎死光;工人操作失误致使12万尾鱼苗死亡……对于雷霁霖和他的科研团队来说,7年并不是弹指一挥间,中间的磨难数不胜数。

  “搞科研,要有坚持,要有机遇,还要有创新。”在雷霁霖看来,能够从英国得到大菱鲆鱼苗是机遇,从关注它到研究它的二十几年是坚持,而成功的培育除了要有坚持还要有创新。

  “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养殖模式就是雷霁霖所指的创新,这种模式解决了如何保持水温恒定,从而使鱼苗快速生长的问题。“温室大棚是借鉴成熟的蔬菜种植模式,而深井海水完全是我们的发明。”雷霁

  霖说,刚开始说打海水井,许多工程人员觉得根本不可能,“我当时也只是设想,但随着第一口海水井在烟台打出来,我觉得这个产业有戏了。”

  鱼苗国产化和养殖模式两大难题的解决,大菱鲆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规模化养殖的路口。雷霁霖此时果断放弃了申请专利,把技术公开,他说自己只有一个目的:让大菱鲆养殖迅速发展。

  百万不算富,千万刚起步,这是流传于大菱鲆养殖户中的口头禅。雷霁霖告诉记者,不用说养殖户了,相关行业的带动效应也很明显。

  比如打海井的工程师就成了 “抢手货”,南方的许多养殖户不惜重金到山东来请专业人士。除了打海井的,大菱鲆庞大的包装需求,使得莱州一地仅塑料泡沫生产厂家就从零家增长到六家。

  1999年到2006年,大菱鲆的养殖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养殖户从山东遍布全国沿海地区,也带动了中国北方海洋鱼类养殖之路。“目前中国北方主要养殖三种鱼类,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后两种都是在大菱鲆的引导下开始的。”

  未来,工业化是必由之路

  盛极而衰。是2006年对大菱鲆最真实的写照。

  这一年11月,上海曝出大菱鲆被检测出有存留的有害物质。一时,全国多地禁售大菱鲆。原来卖70元一斤的鱼,7元一斤都没人要,很多人说这是大菱鲆的灭顶之灾。

  这也是中国食品安全的一个缩影,“看大菱鲆能挣钱,所有人都一哄而上,自然鱼龙混杂。很多人不管什么良种、水源、安全管理,唯一的指标就是经济利益。”雷霁霖说,虽然当时出问题的只是三家企业,但对产业的影响是全面的。

  危机的另一面,也是机遇,由乱而治,由狂热扩张到理性成熟,大菱鲆的养殖借助此次危机成功洗牌,在一个华丽转身之后走上了工业化养殖的道路。

  初级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生产模式虽然也算是初级的工业化养殖,但这种方式不但费水、费电,而且排出去的废水也会污染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雷霁霖研究团队在考察了国外多个循环水养殖系统后,结合本国实际,经过十多年的研制,终于打造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业化养殖系统。

  “工业化养殖系统生产流程环环相扣,不可能使用抗生素,也不会出现药残。”雷霁霖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他们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的麦康森院士团队,研制出了国产颗粒专用饲料;3个月保护率在80%以上的大菱鲆的疫苗也进入到前期临床试验中……目前,一套鲆鲽类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否极泰来。在涅槃重生后,大菱鲆养殖又恢复了新生。2011年,大菱鲆养殖产量已突破2006年前5万吨的高峰,达到6.3万吨,产值近50亿元。全国的养殖企业也达到3800余家。

  谈到大菱鲆养殖的未来,雷霁霖也坦承,当前真正能做到高规格工业化养殖的企业还是很少。“这需要政府的支持,龙头企业的带动。”但这位77岁的老院士坚信,走真正的工业化养殖之路,这片大海,终会成为我们的“蓝色粮仓”。他同时透露,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精心酝酿多年的 “蓝色粮仓”科技发展中心已经在胶南市破茧而出。它的建成和投产,将结束青岛地区没有规模化的现代水产养殖企业的历史。

  从大菱鲆到“多宝鱼”

  最开始,大菱鲆因为在培育初期技术不成熟,白化现象较为普遍,整条鱼全身白色,上有黑色斑点,被鱼商称之为 “蝴蝶鱼”,售价甚至超过正常鱼的一倍。

  此后,白化现象被解决,蝴蝶鱼没有了,鱼商问研究人员:这鱼名怎么叫。但因为南北口音问题,广东的鱼商把大菱鲆听成了“大连平”,因为这个名字,大菱鲆在南方的销量一直不好。

  看情况不好,鱼商又给雷霁霖打电话,问这鱼的英文名叫什么,雷说叫“turbot”,音译过来就是多宝特,当时雷霁霖顺口说了一句:“把特去掉,就可以叫多宝鱼了。”没想到,这“多宝”两个字,正对了广东商人的胃口。多宝,意味着多福多宝,南方饮食文化中讲究菜的名字,多宝鱼正迎合了这种文化。有了这个名字之后,叫“多宝鱼”的大菱鲆在广东开始销售火爆,进而发展到全国。

编辑:吴佩佩 访问人次:3415 关键字:多宝鱼,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