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李永政的故事
“李永政养蟹基地”的标牌白底红字,在水天一色的宝应湖上,屡屡出现,十分醒目。宝应“渔业看永政,工业看宝胜”,宝应县水产局长徐进这样夸赞道。
8月底,记者在宝应采访时,听说李永政是当地最知名的河蟹经纪人。去年销售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今年预计超过1亿元;目前已在上海开了十几家专卖店,南京开了2家,扬州开了3家。以前,李永政曾经四处借债,如今买了四层楼,价值千万元。
李永政的崛起,源于宝应湖“稀、大、高”的生态养殖模式。同时,苏南地区受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河蟹产业梯度转移苏北,阳澄湖、太湖当地的养蟹大户纷纷落户宝应湖养大蟹,技术、人才、资金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强劲推动了当地河蟹产业的发展。
好水养好蟹
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宝应,东有荡、西有湖,水乡风情如诗如画。
8月底,我们取道京沪高速一路北行,来到幽静的“全国水利风景区”宝应湖。
在江苏水仙实业公司总经理华伯仙的带领下,我们登艇穿梭在碧波荡漾的湖上。华总告知,国家环保部门检测,这里的水质竟达到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而且湖中水草茂密、底栖动物丰富,极佳的水面生态环境使这里盛产的宝应湖蟹,在国家农业部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农产品随机抽检中,不仅合格率达100%,相关指标也明显优于其他地方。
“好水养好蟹,得天独厚的水面生态环境优势,保证了宝应湖蟹的原生态品质。”宝应县水产局局长徐进介绍,这里的蟹乃正宗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和宝应湖蟹协,每年都要到长江入海口选购天然优质的苗种,投放宝应湖地区。现在,这里的河蟹养殖面积突破25万亩,河蟹产量2.5万吨,产蟹逾20亿元,无论在规模、产量、产值上都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单打冠军”,成为全国最大的河蟹养殖生产基地。
“李永政养蟹基地”的广告牌就竖立在来自苏州的蟹农吴桂宝的养殖船上。老吴老家在苏州吴江松陵镇,前几年太湖减少养蟹围网、退渔还湖之后,他便来到了宝应湖。几年下来,已赚到了第一桶金,还带来了几位吴江的兄弟朋友,共同承包了4000余亩水面,开始“大养蟹”。其规模在宝应县首屈一指,被徐局长戏称为“宝应湖一号”。老吴告诉记者,宝应湖环境好,水质好,在这里可以大展身手。
徐局长说,近年来,宝应着力推广了湖荡围网养蟹、大水面鱼蟹混养、“稀、大、高”生态养蟹等多种生态优质高效模式,养殖水平和效益明显提升,平均亩效益在3000元左右,高的可达8000元以上。
何以墙外飘香?
近年来,宝应湖蟹两度蝉联中国十大名蟹、两度荣获全国河蟹大赛金奖。去年,“宝应湖”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宝应湖蟹荣获首届“华东”杯全国河蟹大赛金奖、蝉联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
宝应也先后在香港、上海、南京、扬州等地多次举办推介活动,广泛参加各类大型农展大赛,经常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合作宣传,拓展了“宝应湖”品牌知名度,但是,“宝应湖”蟹在省内市场占有率却徘徊不前,特别是在百姓生活中还不为外人所知,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
依托“宝应湖”中国驰名商标的新优势,宝应通过积极引导组建渔业流通合作组织,大力引导培植本地经纪人,广泛吸纳合作伙伴加盟经营模式,已在全国开设36家“宝应湖”牌系列水产品专营店,初步形成辐射全国主销区的市场网络,由“宝应湖”连锁专营网销售出去的水产精品比例达30%。但徐进坦言,要像苏南的固城湖、阳澄湖、太湖蟹那样占领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宝应湖区域的市场观念还需大力转变,品牌整合力度营销水平还需大幅度提高。一句话,像李永政这样的河蟹经纪人还是太少太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