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随着阳澄湖大闸蟹的名声远扬,价格也水涨船高,市场售价以每年5%-10%的幅度攀升。但调查显示,尽管蟹苗的价格由16年前10元一个蟹苗降到现在的1元一个蟹苗,但蟹农都说赚不到钱,与此同时,贩蟹者却能年入百万。
一边是螃蟹价高,阳澄湖大闸蟹的生意让无数人发财致富,另一边却是产业链最前端的农民难以分享市场繁荣带来的收益,终年辛苦劳作却不能致富,这样的市场现象让人似曾相识。如东北的五常大米。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但对农民而言,他们的失落何其相似。守着土地或者水域,劳动不可谓不勤劳,但收获却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低的。无论是阳澄湖的大闸蟹还是五常大米都是大品牌,与农民的窘境一起,成为当下农业发展的一面镜子,真实的反映出农业生产的个体化小农化与市场发展的矛盾,农产品产业链的失衡与畸形以及政府指导管理上的职能缺位。
农民卖螃蟹的价格低,凸显出农民价格话语权的弱势,价格传递的失灵,也反映出农户生产方式与大市场繁荣之间的矛盾。现在农户的生产都呈现出个体化、小农化的倾向,缺乏组织,无法形成市场的合力,反倒因为农户间的相互竞争,使得大闸蟹收购价被压低。同时,因为知识和信息的欠缺,农民无法参与大闸蟹的市场运作,无法享受大闸蟹价格攀高带来的收益。既养又贩大闸蟹的人很容易赚到钱,但只是养大闸蟹,却难以获得好收益。如果大闸蟹的养殖能够实现产业化运作,提高农户的组织程度,使大闸蟹的养殖更加规范,无疑能大大提高蟹农在螃蟹价格上的话语权,分享市场收益。
从大闸蟹的产业链上看,虽然蟹苗价格降低了,但上游各种成本,如饲料、水草,还是围网、虾笼的成本都在上升,压缩了蟹农的利润。在下游,800多家拥有阳澄湖大闸蟹品牌的公司成了市场的主力,分享大闸蟹市场迅速发展的收益,同时又将税费等中间成本,通过压低收购价等转移到了农民身上,而一盘散沙的蟹农则少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大闸蟹市场的持续辉煌,难掩蟹农的失落,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其实可大有作为。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农民的生产更需要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规范,比如可以引导农户走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强化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增强农民的话语权,或者引导蟹农进入养殖业的下游,参与到市场中去,与市场化的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同促进大闸蟹品牌的成长与市场收益,等等。
难赚钱的不只是蟹农,蟹农之外还有多少农民无法从粮价上涨,无法从农产品品牌成长中获益?品牌的成长,市场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能亏待了农民,否则终难持久。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