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名鱼贩费了好大劲儿才收了不到10箱鲅鱼。
这艘大船捕了4箱鲅鱼,和其他的渔船比起来算是多的了。
1日,为期3个月的伏季休渔结束,渔船出海撒下了第一网,但多数船只都没“吃饱”,一艘渔船出海4小时捞上来2万斤小杂鱼,只能送到渔场做饵料。
“老田绑缆绳!”嘈杂的环境下,船工们对话基本靠吼。被叫做老田的人接过船上扔出来的粗缆绳,固定在岸上。
这时岸上几名鱼贩和妇女围了上来,“很一般啊。”人群中有人说了一句,老田闷闷地说“跑了4小时,才刚够本。”
很快,一个个装鱼的网筐开始装车,上面全是不知名的小杂鱼。这些小杂鱼将被直接送到鱼场做饵料。
“没什么道道,没值钱玩意儿。”老田所说的值钱“玩意”指的是针良鱼、对虾,小黄花、鲅鱼等。
这一船打了2万斤小杂鱼,每斤按5毛钱计算,能卖上1万元。此外还有4筐鲅鱼170斤、20只梭子蟹、20斤小黄花和3条针良鱼,卖了2000多元。
船老大施庆云说,除去8000多元的燃油费和船工2000多元的工资,出海这一趟基本没剩余。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多位渔船老板,收成最好的毛利也只有两三千。
不仅是三山岛渔港,蓬莱渔港、开发区八角渔港等第一网的收成也都很一般。
“出海打渔的收成,说不准,时好时坏。”蓬莱渔港的王延说,除了渔业资源匮乏,今年开海捕鱼,渔民普遍反映,海面上大量沙蜇的存在,挡住了网眼,不利于捕捞。
9月1日开海,烟台边防在港口给忙碌的渔民搬运货物,并在渔港维护交易秩序。
开海了,市场上海鲜变得丰富起来,记者走访烟台几个市场发现,海鲜价格每斤降了2元左右,小鲅鱼15元/2斤,黄花鱼10元/斤,爬虾15元/斤。
“现在的鲅鱼普遍都小,要等上半个月才够分量。”在三山岛渔港,一位年过7旬的老渔民说,现在正是鲅鱼的加速生长期,可以说一天一个样。现在一条两三两重,过半个月就能一斤多了。随着量的增加,市民吃海鲜就更便宜了。
以前每月350,现在能拿一万二 有经验的船工成了“香饽饽”
1日,挂着“满载而归”旗帜的渔船出海了,船老大们期待今年有个好收成,船工们也充满干劲儿。据介绍,经验丰富的老船工月薪已经达到12000元,仍然很吃香。
“在这里18年了,过得真快。”船工朱建松说,1994年,22岁的他从临沂老家到莱州打工,一干就是近20年,能留住他的就是高薪。
“刚到莱州的时候一年只有4000元,现在10多天就是这个数了。”朱建松说,当时一个月拿350元以内的工资,现在拿到了12000元。“2000年时一个月2000元左右,2010年以后,每个月的工资比上一年同期涨了一两千元。”
和其他打工者不同,船工工资都是按一年来计算。也就是说,即使是伏季休渔3个月,船工不出海也能拿到工资。
一个300马力的渔船一般有六七名船工,一个月工资就是五六万,船老大们为何这般“不差钱”?
有船工向记者透露,在三山岛渔港码头,船工的工资都很透明。那么多渔船都养伙计,如果船东出得钱少,船工很可能流失到其他船上。雇佣新船工也要花大笔费用,而且不能马上适应海上生活。所以即使休渔没事干,或者刮大风下大雨多日不出海,船工们的工资也是雷打不动的。
开海之后,安徽、河南、临沂、滨州各地都有来到莱州做船工的人。老辈人常说“宁上山,不下海”,说的是海上风吹浪涌,工作辛苦风险又大。而如今大量内地人涌入港口打工,高工资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今年放流9亿尾水产苗 有14个品种,区域也扩大了
□相关新闻
“对虾和梭子蟹不放流根本就看不到。”2日,莱州三山岛渔港渔民告诉记者,放多放少能明显感觉出来。90年代黄渤海的对虾一度绝迹,而近年来,烟台在渔业资源恢复上不断下功夫,渔民已经能够捕捞这两个物种增加收入了。
据山东捕捞站副站长王树田介绍,增殖放流有利于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对渔民增收也非常明显。烟台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始于1984年,是全国开展海洋渔业资源人工增殖工作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效益最高的地区之一。“较早放流的是对虾和梭子蟹,现在已经见到成效了。”
据统计,每投入1元,渔民会增收15-20元,增殖放流品种已经成为秋季渔业生产的主要品种,成为渔民全年收入的重要保障。2006年-2010年,烟台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放流水产苗种27亿尾(只),累计为渔民增收近14亿元。
今年,烟台增殖放流9亿个单位,放流品种达到14种,刷新了历史。烟台增殖放流区域已经由丁字湾、莱州湾、蓬莱近海和养马岛近海等传统海域,扩大到龙口近海、长岛近海和套子湾区域,涉及全市11个沿海县市区。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