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浙江台州仙居县横溪镇黄垟村附近的一个山坳里,沿溪坑边建有26只大小不一的水泥池,池水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石斑鱼在嬉戏觅食。这种对水质要求很高、人工繁育困难的美丽溪鱼,在仙居县和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繁育成功,目前大约有石斑鱼苗1000多万尾。
仙居县和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石斑鱼,是各地溪流中曾经常见到的最美鱼类之一,因这种鱼的花纹像石斑而得名。雌鱼全身有青、白相间的斑马纹,称“青石斑”,雄鱼的鳍呈暗红色,称“红石斑”。近几年来,由于受到采砂、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这种曾在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石斑鱼已非常稀有。而和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首次人工繁殖石斑鱼成功,让这种营养价值丰富的鱼种有望重新回到百姓的餐桌上。
“现在野生石斑鱼越来越稀少,目前市场上价格十分高昂,每公斤400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李新华告诉记者,以前石斑鱼主要靠天然捕捞,高昂的价格让其成为餐桌上的“贵族”菜种。而随着合作社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不断成熟,苗种供应量充足,石斑鱼价格将会越来越“亲民”。
“让普通人都能吃上石斑鱼。”林新华,这个对石斑鱼有着特殊情感的养鱼人,憨憨地道出了自己的希望。
跋山涉水捕捉石斑鱼
说起为何会养石斑鱼,李新华憨厚地表示:“从小就喜欢在小溪里捕鱼,这也是我的一大爱好。而小时候最开心的便是捕到石斑鱼,因为这种鱼特别好吃。”
现年39岁的李新华,是个不折不扣的捕鱼“发烧友”。虽然一直在外忙于经营生意,但是他总会抽时间去捕鱼。前几年,为捕到稀少的石斑鱼,李新华可谓大费周折,跑到括苍山等深山老林的山沟溪流里去捕鱼。对李新华来说,捕石斑鱼仅仅是他的爱好,“就像平时的一种休闲方式一样。”李新华笑道。
而这几年,李新华发现,即使是深山老林的山沟沟里也难觅石斑鱼的踪迹。也许是出于对石斑鱼一种特殊的情感,一个想法在李新华心中萌芽:如果能够人工繁育石斑鱼,是否可以让这种营养价值丰富的鱼重回普通百姓餐桌?
说干就干,从2006年开始,李新华开始尝试着人工繁殖石斑鱼。“那时候已经很难捕到石斑鱼了,更别说还要捕捉到健康的种鱼。”回想起那段经历,李新华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正儿八经想要繁殖石斑鱼,过程却是一波三折。“那时候在仙居很少能捕到石斑鱼,我就只能跑到外地去。”不过,好多次李新华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空手而回。
所幸,对李新华来说,繁育石斑鱼只是自己的兴趣,因而他的心态很好。后来陆陆续续捕到了合适的种鱼,李新华开始慢慢尝试人工繁殖。
打造仿生态石斑鱼养殖基地
一开始,李新华对人工繁殖石斑鱼信心满满,自认为从小对石斑鱼习性比较熟悉,肯定没什么问题。但是,后来的几次失败让李新华对石斑鱼的习性有了新的认识。
李新华说,刚开始饲养时,石斑鱼过一段时间便会莫名其妙的死掉。几经周折,李新华才知道,石斑鱼对生活环境的水质要求非常高,水源要求是无污染的清新溪水,而且要有常流山水。“也就是说不能是一潭死水,一定要保证水源。”第一次失败并没有让李新华气馁,随后,他又继续研究石斑鱼的习性。
“要做一番事业还真不是这么顺利。”李新华笑道,第二次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原来,石斑鱼会吃掉自己产出的鱼卵,这样一来,好不容易繁殖出的鱼卵无法变成小鱼。庆幸的是,之前的种种失败经历让李新华对石斑鱼的繁殖有了丰富的经验,也慢慢摸索出自己繁殖石斑鱼的门道。既然石斑鱼对生活环境要求这么高,何不进行仿生态养殖繁殖呢?为此,李新华努力学习石斑鱼仿生态养殖新技术,再加上自己积累的实践经验,他很快成为了一个仿生态养殖石蛙的行家,也成功繁殖出石斑鱼。
随后,李新华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寻找适合石斑鱼繁殖的仿生态养殖基地,并且于去年成立了仙居县和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刚开始只是将养殖石斑鱼作为兴趣,但是后来发现现在市场对石斑鱼的需求量非常大,于是我考虑将其作为一门主业来做。”在将近一年的努力、寻遍了30多个地方后,李新华终于在横溪镇黄垟村附近的一个山坳里寻找到了最合适的养殖基地。“那里常年有两支山坑水在流,非常适合石斑鱼的野生养殖。”李新华介绍道。
目前,在李新华的养殖基地随处可见活蹦乱跳的石斑鱼。“我们还要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的人可以吃到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石斑鱼。”李新华表示,接下去,他还将建立起自己的石斑鱼品牌,让这种营养高、肉质美味的高档鱼类走向大众餐桌。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