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忠州豆腐乳”、“派森百”果汁、“中国柑橘城”,拥有如此多响亮品牌的忠县,现在又增添了“三峡鱼”这张新名片。在如诗如画三峡风景区的天然水域牧场之中生长出的鱼儿,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如杜甫诗中所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下月主城的市民也可以在主城几大商圈的本地大超市买到这种鲜美的鱼。
22日“走转改.特色效益农业行”采访团走进忠县,在位于重庆长江三峡风景区内的天然水域牧场,亲眼见证了库区生态“三峡鱼”丰收盛景。
挨个“体检” 捕鱼只捡3斤以上的
当天上午11点,记者乘车来到了位于忠州镇羊子岩电站码头的三峡生态鱼养殖场,宽阔的江面青山围绕,环境非常优美。“捕鱼马上就要开始了!”水域中心一艘渔船上的渔民,通过对讲机传来了信号。为了零距离了解捕鱼的全过程,记者们乘坐小船,慢慢靠了过去。
在水域牧场中央,3艘小船和1艘大船成“口”字形相连,船上都铺着一张渔网。
有个奇怪的现象,当渔民们将鱼儿放进渔船之后,又挨个拿起来,左看右看,用手掂一掂,又顺手扔进渔网外的江水中。“他们是在给鱼体检,我们捕的鱼,体重要求在3斤以上,没达到这个重量的就放回去再养。”渔民们说,在捕鱼的同时,在岸边,他们还会将10厘米长的鱼苗投放在水域中。
这种方式能通过鱼类的食物链,消化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富余营养物质,既可持续有效地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以鱼养水、以鱼治水的目的,又能保护和增殖鱼类资源。
建“放牧式”生态水域牧场
为净化三峡库区水质,发展库区经济,我市于2010年启动了三峡库区生态渔场建设。忠县农委副主任刘炳扬介绍,2010年10月,当地政府引进了农投集团的重庆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保证库区水质的前提下,开发库区不具备通航条件的干井河、龙滩河库汊建水域牧场,水域面积约3万亩,成为首个示范渔场,发展库区水产养殖,带动渔民、移民增收致富,创建“三峡牌”有机鱼。
三峡生态渔业公司执行董事李家勇说,水域牧场工程,是采取“以水养鱼,以鱼治水”的放牧式作业。通过设置拦鱼设施和人工放流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为主的放牧品种,建设“放牧式”生态渔场。
“三峡鱼”主要是以白鲢、花鲢为主,其次还有江团、翘壳、青波、大口鲶、草鱼、鲤鱼等长江原有的常见的土著鱼类品种。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执行“三不投”,即不投饲料、不投肥料、不投鱼药。鱼儿们靠吃水中的浮游生物生存。
价格是普通鱼2到3倍
现在平均每天仅有3000多斤“三峡鱼”向市场限量供应,除了忠县本地,还销往垫江、合川、涪陵以及主城南坪、观音桥、大坪等地。下个月,“三峡鱼”还将进入各大商圈的重百和新世纪超市,价格是普通投食养殖鱼类的2到3倍。
据了解,2010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28.2万吨,淡水产品自给率达到56%,刘炳扬认为,重庆渔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发展库区生态渔业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丰富市民“菜篮子”。
忠县天然水域牧场示范成功后,重庆三峡生态渔业公司将按照市政府三峡库区渔业发展规划,把三峡生态鱼养殖模式和标准在库区宜渔水域进一步复制。开发“三峡鱼”牌长江系列、湖泊水库系列、生态鳖、大闸蟹等系列水产品,把“三峡鱼”打造成全国知名水产品牌。
每条“三峡鱼”都有身份证
“一条‘三峡鱼’从鱼苗长到3斤左右,需要近3年时间。”李家勇说,当鱼儿捕捞上岸后,工作人员会给每条鱼的背鳍打上一个标签,这就像是鱼的“身份证”,也是一种防伪标志,上面有编码,通过标志消费者可以追溯每条鱼的来源途径,通过免费电话、编码、网站、短信等查询真伪,一旦发现鱼儿有假,可立即投诉。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