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过去我们村民都‘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由于鱼的品种,销售价格也不统一,鱼贩子趁机从中获利。”8月5日,九龙坡区西彭镇玉凤村村民袁祖林告诉笔者,现在加入重庆团渡水产养殖股份合作社后,收入大大提高。
据了解,重庆团渡水产养殖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刚开始我们也是几个朋友一起养鱼,但是利益不高,就想到如何团结渔民一起来提高大家的收入,成立合作社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该合作社理事长穆宗友说,实行规模化经营后,去年合作社的年利润已近300万元。
“四个统一”得实惠
重庆团渡水产养殖股份合作社成立以后,在经营管理上实行了“四个统一”,即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统一和技术统一。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很快就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参团”,袁祖林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以前养殖面积不大,在购买鱼苗时价格也得不到优惠,有时候甚至还要求着供应商帮忙留着鱼苗。”袁祖林说,但加入合作社以后,这些事情都不用着我们担忧,但包里的钱还越来越多。
钱是如何变多的呢?袁祖林说,加入合作社以后,鱼苗、饲料都能以低价买到,其中节约的费用合作社都返给村民。同时,在销售上也有统一的途径,合作社有专业的销售团队负责销售;在养殖技术上也有保障,有合作社的水产养殖专家大院提供技术支撑。
“我一共20多亩鱼塘,以往每亩产量只有1200斤,现在每亩能产到2000多斤。”袁祖林说,这主要是鱼的品种和养殖技术得到了改善。
在3年的时间内,重庆团渡水产养殖股份合作社已招收社员52户,去年每户户均增收3-10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500余户水产养殖户增收。
“鱼菜共生”促增收
在有了专业技术支撑后,重庆团渡水产养殖股份合作社还实施了“鱼菜共生”项目,在种植、养殖两大行业间找到了双向共赢发展的交叉带。
在鱼塘内,笔者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藤菜长得十分茂盛。“每星期要摘两次,不摘老了就不好吃,也买不到好的价钱。”正在鱼塘里采摘藤菜的村民陈代碧说,这种藤菜不用施肥,比土里种植的藤菜更脆,而且在锅里适当炒了后都不会变黑,吃起更放心。
鱼菜共生,就是将池塘养鱼与水生蔬菜无土栽培相结合,采用水中养鱼、水面种菜立体生产,以鱼、虾排泄物代替肥料育肥蔬菜,又以水培蔬菜吸收水中有机物质同时改善鱼、虾养殖产生的微生物富集现象,充分利用水面与水体,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生态系统,达到综合生产利用的一种生产模式,达到净化养鱼水质、实现养鱼种菜双丰收,达到减少渔业生产成本投入,增加收入的目的。
“今年一共在8个鱼塘种了150亩藤菜,现已销售了3万多斤。”穆宗友说,5月至10月正是藤菜销售的旺季,预计收益还将有所提高。
“泥鳅网箱养殖”创利益
除了发展鱼菜共生项目外,今年5月重庆团渡水产养殖股份合作社还发展了泥鳅网箱养殖,目前正在试验阶段。
“运用网箱养殖模泥鳅,不仅能节约养殖成本,同时还能加大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效益。”穆宗友说,目前已经试养了3亩。
在鱼塘里,笔者看到许多泥鳅正在一个宽2米、长4米的由聚乙烯制作成的网格内游荡。“8平方米的网箱能养泥鳅2000多条,预计能产成鳅70多斤,一亩地能放80多个网箱,预计产量6000斤左右。”穆宗友说,而传统养殖,一亩地养同等数量的泥鳅,只能产2000斤左右,网箱养殖能将收益翻上好几番。
“从目前的养殖形式来看,采用网箱养殖泥鳅是能够成功的。”穆宗友说,下一步将在合作社内大力推行该养殖模式,带动社员一起创收。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