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放心鱼”重返全国市场
记者1月30日从省海洋与渔业厅了解到,我省产多宝鱼已重返全国市场,首批运往外省市的多宝鱼多来自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企业和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上海、北京两个市场多宝鱼批发价均由以前的每公斤60元至70元上涨到100元至110元,一些高档饭店逐步增加进货。
此次多宝鱼价格上涨,除市场回暖的原因外,运输成本、检测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价格上涨的因素。据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人士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放心多宝鱼”进入市场,价格将有下调空间。
据了解,上海市已有20多家酒店开始小批量采购多宝鱼,铜川水产市场每天的批发量增至500公斤,但仍然只达到全市正常消费量的1/10左右。上海水产行业协会会长汤期庆说,眼下入市的多宝鱼都产自无公害养殖基地,是“放心鱼”。他预计,春节前后多宝鱼在沪销量会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药残事件逼出监管创新
药残事件发生后,多宝鱼一度陷入滞销境地。省海洋与渔业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多宝鱼养殖企业一律实行产品准出制度,多宝鱼上市需向经销商提供检测合格报告,全部挂牌销售。
为打造多宝鱼“绿色安全供销通道”,多宝鱼的产地、销地、经销商走向联合。1月27日,上海水产行业协会、山东省渔业协会、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等首次在沪联合举行优质多宝鱼推介会,同时签订加强多宝鱼质量安全监管等协议。
根据上海水产行业协会和山东省渔业协会签订的《加强多宝鱼质量安全监管的合作协议》,双方将规范多宝鱼在养殖、流通领域的质量安全监管。在推介会上,供货商和经销商签订产销协议,而经销商也与上海铜川水产市场等签订了诚信经营协议。优质多宝鱼入沪将采取直供模式,“安全通道”的各个环节都将受到监管。
据多宝鱼产地的有关人士介绍,他们已尝试建立多宝鱼产地实名制、品质保证制、负责任养殖守则制,比如在专业协会的指导下,实行统一苗种、统一标准养殖技术、统一供销渠道、统一商标、统一价格等。上海水产行业协会有关人士则透露,目前直供上海的优质多宝鱼,每一批都携带了产地检验合格证,品牌多宝鱼还在鱼尾上打上了防伪标签,市民可拨打电话查询多宝鱼的“身份档案”;铜川水产市场内还率先建立了多宝鱼的台账制度,每一批多宝鱼进入市场,都要登记到货时间、批发商、供货商、本批重量、检测报告、运输方式等信息,以方便追溯;同时,上海市场销售的多宝鱼还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抽检。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顾振华表示,药监部门对陆续抵沪的部分多宝鱼产品已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抽检,其中包括“烟台天源”等品牌的产品。检测结果表明,山东产多宝鱼被抽检到的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应谨慎
记者从青岛市多宝鱼养殖协会等单位获悉,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地的多宝鱼养殖企业正联合其他省市多宝鱼养殖企业,状告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如果多宝鱼养殖企业付诸诉讼,他们将积极应诉。
对此有人评价:事后对抗,不如事前合作。
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永举介绍,根据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青岛市绝大部分多宝鱼是合格的,质量是安全的。拿个别企业的违规行为惩罚所有多宝鱼养殖企业,显然不合适。张永举告诉记者,上海药监局在“多宝鱼事件”中采用的是欧盟制订的标准,仅适合于出口欧盟的产品。
齐鲁律师事务所张演成律师认为,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判定多宝鱼使用违禁药品的检测标准如果没有事先公布,这一行为至少违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原则。当事方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前提应当是违反已经颁布实施的行政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禁止性规定,如果没有违反禁止性规定,就不应该承担因行政行为带来的一切不利后果。
据知情人士介绍,上海多宝鱼事件的发生与部分媒体夸大其辞的宣传和缺乏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有很大关系,如果当初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能给消费者提供及时客观的消费预警信息,媒体不进行炒作,那么多宝鱼事件就不会带来这么大的负面影响,也不会给渔民造成如此大的损失。
渔业部门专家认为,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食品质量信息发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消费恐慌,误导舆论,甚至毁掉一个产业。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