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台湾种苗发力的最好时机,大陆在很多品种上已经做得很不错,台湾的优势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但仍拥有一些大陆没有的关键技术,应该把握现在这个转折点,与大陆业者一起做更好的种苗。
于乃衡终于能够继续专注自己热爱的种苗事业。
今年3月份,台湾水产种苗协会理事长改选,于乃衡将理事长一职交予新一任理事长陈启照,成为荣誉理事长。现在,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种苗事业:出任上海海得宝水产苗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得宝)董事长。
“台湾以海水鱼养殖为主,早期大陆的海水养殖鱼苗大部分来自台湾,海得宝的成立,我们希望可以跟大陆的一些企业有所合作和推广,一起做好的种苗。”于乃衡曾经也有过是否来大陆发展的纠结。
在6月19日海得宝成立庆典上,于乃衡坦言,以前觉得把台湾的育苗技术带到大陆,对台湾的业者可能是“没饭碗”的一种伤害,但是现在已经不再是这样,他觉得市场情况已改变,大陆市场也已成为重要的发展平台,只要好好开拓,对两岸业者将是双赢局面。
在很多水产业者看来,宝岛台湾的水产种苗业曾辉煌一时,当年的许多育苗技术都从其学习借鉴。目前大陆的南美白对虾虾苗、石斑鱼苗等等,都得益于台湾业者在技术上的提升。
于乃衡表示,现在是台湾种苗发力的最好时机,大陆在很多品种上已经做得很不错,台湾的优势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但仍拥有一些大陆没有的关键技术,应该把握现在这个转折点,与大陆业者一起做更好的种苗,完成自己的心愿。
当天,于乃衡带着众多业者,参观海得宝苗种展示基地,他细心地回答业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笔者就一些陌生的海水鱼品种向其请教,他始终表现出十分的坦诚,如师亦友。对于水产种苗事业的这份热忱,他归结于当年的留学生涯——在日本东京水产大学(现为东京海洋大学)所受到的影响和所学的专业知识。
1983年,于乃衡自军中退役,经过了一年半的日语班学习,考入了东京海洋大学,才正式开始大学生活。“我从大一就已经开始做生产实验的工作,在学校是以淡水鱼类为实验材料,利用生物科技操作,制作全雌、全雄、三倍体、商品基因筛选等种苗生产研究,大四和两年硕士的学习时间到日本栽培渔业协会实习了三年,这三年全部是做海水鱼类的繁殖和育种。”同时也在日本国立中央水产研究所生化研究室研修了两年。
他在回忆这段留学岁月时,对当时给予他帮助的同学和老师始终抱着感恩。他笑着说:当年很多事情都比较顺利,总有贵人相助。在日本8年的时间,他先后接触了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繁养殖研究,在他看来,当年学到的很多技术,现在依然受用。
于乃衡本想继续留在日本学习,却因家庭原因,于1992年回到台湾。第一份工作在台湾水产试验所,但是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决定辞职离开并投入到养殖生产一线,“我还是喜欢做现场生产的工作”。他除了从事水产种苗生产工作还在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兼任教职。1995年受台湾龙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所托,成功量产龙胆鱼苗,为世界第一位成功培育出龙胆石斑苗的人。从2000年开始在水产种苗协会担任了6年的秘书长一职后,2009年出任第六届台湾水产种苗协会理事长。
在两天的交流当中,他提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做更好的种苗,目前有些品种大陆难以达到较高成活率,他也表示有信心将自己所学和台湾的技术用在这方面,通过合作把种苗质量提上一个台阶。第二天,笔者与其同行,参观了一个锦鲤养殖场,回来的途中,他笑言:“我很想把我现有的技术无条件教给这个锦鲤场的老板,我不想把这些(技术)带到棺材里。”
就在笔者采访后的多次电话交流中,他陆续辗转大陆各个省份,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不同品种的生产基地,并坦诚地分享他取得的进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海得宝能够在他的带领下,真正为种苗业添砖加瓦。
搭建两岸种苗平台
——本刊专访台湾水产种苗协会荣誉理事长于乃衡
一是台湾没有的(品种),我们可以在大陆生产,这样不会影响到台湾业者的生计。二是台湾业者有在做的,我们在这边把大陆的市场做大,然后把质量做得更好,让台湾的产品借着海得宝能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搭建两岸种苗平台
FAM:海得宝当时成立的初衷及考虑是什么?
于乃衡:中国大陆的市场真的很大,不单是种苗,世界上一些大的公司和产业,都希望能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是世界未来成长最快速、最看得到前景的一个区域。所以,以苗种来讲,中国既然有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强烈的需求,我们理应进来投资做生产。
关于在中国市场的生产,我们的考虑分为两方面,一是台湾没有的(品种),我们可以在大陆生产,这样不会影响到台湾业者的生计。二是台湾业者有在做的,我们在这边把大陆的市场做大,然后把质量做得更好,让台湾的产品借着海得宝能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让台湾那些没办法离开家的业者可以维持他们生计 。
总的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是我们都看得见的。现在我们进来了,进来后,如何避免对台湾产业造成影响,而又开拓大陆市场,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FAM:目前海得宝的基地主要在哪里?
于乃衡:今年,我希望在中国能成立五个基地,包括海南、福建、广东、湖北和上海,做我们的种源和种苗生产。
我们在台湾有基地,石斑鱼种鱼和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的种虾放在台湾,另有部分在海南的合作厂商。在上海青浦区,我们已经承租了八百亩地,希望在这里做些适合当地生产的种苗。
在山东与裕海渔业良种有限公司在松江鲈鱼从卵到养成方面的技术合作,也签了合作协议。松江鲈鱼在目前的生产过程,存在某些盲点,育成率是偏低的。从鱼卵到养成的过程,成活率不到一成,这一块我们非常有自信把它的育成率提高。另外,在市场方面,它是比较传统,没有机会和时间做营销的部分,这个部分由我们来做。现在和松江鲈鱼的合作,是将台湾的鱼苗及养殖技术应用过来。
全雄黄颡鱼,我们在湖北有合作机会,目前还没最终确定。此外,乌鳢和斑鳢的杂交品系也是我们规划的重点生产项目,种鱼目前在培育中,生产基地将设在广东,明年我们也会有好的杂交鳢鱼苗供应中国大陆市场。
FAM:海得宝的优势在哪里?
于乃衡:我们拥有坚强的研发与技术团队,也有阵容强大的顾问群,作为海得宝拓展中国市场的后盾。海得宝相对比较自由和灵活,合作方式也很多。除了我们现有的鱼种外,其它的鱼种做到某个阶段,如果觉得有瓶颈,业者愿意提供这样的机会来合作,改善现有的一些状况,那么海得宝也可以做。
如果有些企业不知道如何管理种鱼,我们可以帮他管理。比如怎样的种鱼是好的,种鱼到底如何养,产下的卵才会更好,种鱼集团是否为近亲,类似这样,如果企业愿意在现有的基础上,把种源管理这块做得更好,那我们很乐意合作。就目前来讲,用现代分子生物科技,进行种鱼优良商品基因筛选与培育,这一块是我们的强项。
我们现在有优良亲本品系的龙虎斑(俗称沙巴龙胆或珍珠龙胆),不但成长快速、肉质鲜美,而且种苗经过免疫处理,对病毒抗病力强,是我们目前主打的商品,还有青虎斑、敏虎斑、杉虎斑等杂交斑品系。我们在台湾也有优良品系的笛鲷类、罗氏沼虾、泥鳅、鳢鱼等亲本,这些都让海得宝得以快速切入中国市场。
以协会为桥梁服务业者
FAM:台湾水产种苗协会主要职责有哪些?如何发挥协会的作用?
于乃衡:水产种苗协会是台湾第一个业界民间成立的水产协会。当时政府希望民间能够成立这样的协会,有一个民间的组织,可以协助政府做一些事情,所以种苗协会是涵盖所有的,只要跟水产沾边的都包含在内。而培育种鱼在本质上与养大鱼也没什么不同,不是说种苗协会就只是做苗而与养成鱼无关。
协会的构成以养殖业者(包括种苗和成鱼养殖)为主,台湾小农比较多,所谓的种苗企业很少,我们现在有1700多个会员,这里面企业不超过10家,多数都是最基层的。
我们是一个服务性质的组织,不是一个盈利单位。另外政府方面有一些政策要下达的话,会通过协会,所以协会是一个桥梁也是一个平台。我们最单纯的作用就是让业者能做得更好,生活更安定,这是协会基本的出发点。
发挥协会的作用,我认为需要对行业有一种热忱,我们协会的会员、理事和监事,他们有对产业的热爱和热忱,团体的力量就会很大。反过来说如果想从协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付出的话,那就慢慢会弱化协会的作用。
FAM:在台湾有没有其它独立的养殖协会?
于乃衡:在台湾有三个比较大的水产养殖协会,除了水产种苗协会,还有台湾箱网养殖和生产区发展协会。种苗协会是最早成立的,协会本身是一个平台,几百个品种我们不可能每一个都做好。当某一个品种或地区形成气候,我们就鼓励他们独立自组协会或生产合作社,而种苗协会就退居辅导的角色。
例如台湾种苗协会成立以后,原来协会中做网箱养殖的业者,慢慢形成规模,就独立出去了,叫“台湾箱网养殖协会”,他们主要是养殖军曹鱼。又如罗非鱼业者,他们形成规模,我们也鼓励他们独立,成立了台湾鲷养殖协会,包括观赏鱼也一样,考虑属性不同,从协会分出去,成立了台湾观赏发展协会。生产区发展协会是以鱼塘养成鱼为主,成员与协会亦多有重叠,基本上现在的养殖协会很多都是种苗协会独立出去的。
其它虽然有些品种已颇具产业规模,但仍留在协会之中,像台湾鲍鱼没有鲍鱼协会,但是有四个生产合作社,在四个合作社中有三个理事主席是种苗协会的理事。石斑鱼和虱目鱼从鱼苗到养成到市场,虽然已是一个很成熟的品种了,但是到现在还在种苗协会里,没有独立出去,因为相关的业者觉得没独立出去的必要。
FAM:台湾种苗行业和大陆的运作方式有什么区别?
于乃衡:台湾主要还是小农经营比较多,通常都会在自己的质量上努力去提升,对市场变化敏锐度高,应变灵活,但数量有限对市场的攻击力就不足。大陆可能比较追求数量,较少在质量上琢磨,但大陆的做法比较大气和霸气,容易形成大规模的市场品牌来占领市场,组织过大,灵活度自然受限,各有其优缺点,这些还是有所区别。
以前我的思路比较窄,很多人找我来大陆发展,我拒绝了,站在协会的立场,因为大陆的生产力是很可怕的,有可能会因此抢了台湾业者的饭碗。(笑)所以以前我的想法是到大陆,成功一个产品可能台湾很多人没饭吃。以前大陆的朋友说:你来嘛,我们双赢。我说:你赢我赢,台湾业者输,所以我不能来。现在我觉得中国的市场够大,即使台湾所有的东西来,也只占一小部分。大陆苗种实际上我觉得市场虽大,但问题不少。我觉得可以以台湾的经验来配合改善。台湾淡水资源少,所以在这块发展得少,但是我在大陆看到四大家鱼,其实发展也一般,所以淡水鱼也有极大的合作发展空间。
让鱼与“病毒做朋友”
FAM:台湾主要的养殖品种有哪些,能否介绍一下这些品种的特点?
于乃衡:台湾养殖渔业产量最多的两个品种是虱目鱼与罗非鱼,台湾的虱目鱼是最传统的鱼种,养殖历史超过四百年以上,是台湾最大众化的一个本土的鱼种,基本上以国内消费为主,仅少数外销。
罗非鱼的历史比较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45年,吴振辉、郭启彰两个人将罗非鱼从南洋带回台湾的。罗非鱼养殖的时间虽然短,但是这条鱼有非常多的养殖优势,而且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下来给落后地区儿童蛋白质最佳来源的品种,也是第一条上太空的鱼,在台湾我们拥有超过100种品系。后来,罗非鱼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的现在的养殖量非常大,是出口的一个重要鱼种。当然,中国大陆因为各地其它食用鱼品种太多,不像台湾几乎家家户户都吃这条鱼。
石斑鱼是高经济的鱼类,是价格最好,养殖数量最多的一种海水鱼。大概在1985年,台湾石斑鱼就开始有很大的数量了。到了1987年,草虾遭遇病害,所以很多人改养石斑,而且人工育苗又取得突破,就成为台湾的一个主力鱼种。目前放养量较多的是青斑、 龙胆、老虎斑和龙虎斑,龙虎斑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出口创汇最多的是鳗鱼。台湾鳗鱼养殖曾一度几乎被中国大陆所取代,这几年鳗鱼的养殖量又增加了。它的产值非常高,超过了石斑。而就养殖面积、地区及人员来讲,石斑依然是台湾非常重要的一个海水鱼种。
FAM:台湾如何应对罗非鱼、石斑鱼等品种的病害?
于乃衡:罗非鱼本身就是一种抗病力极强的鱼种,只要做好养殖管理,极少发病,在台湾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且基本上都不用药。
石斑鱼现在比较严重的是病毒的问题。它有两种致病性的病毒,一种是虹彩病毒,另一种是脑神经坏死病毒。这两种病毒,不只是石斑,包括很多海水鱼都会感染这些病毒。目前这两种病毒是没有药可医的。
台湾现在有研发疫苗,但疫苗也需要石斑长到5-6公分后才方便注射。所以,在5-6公分之前,防疫与隔离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我们比较倾向于怎样让种鱼和鱼苗跟病毒“做朋友”。这种病毒不像禽流感、口蹄疫会传染给人类,也就是说,这条鱼是有病,但是对人体没有影响。例如人类“带病长寿”一样,很多可以活到八九十岁高龄的人,但他们去世的时候,解剖其体内,也有很多癌细胞,但在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发病。所以,我们从这种观念思考,虽然它有病毒,但只要不发病,让它在成长过程中很顺利地成长,到餐桌,这样就行。
SPF的种苗生产及养成,虽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维持成本太高,显得有些不切实际,我们可以通过养殖模式和管理来预防其发病,以好的养殖管理,不要刺激鱼,让鱼超过了紧迫点。我们人体也存在很多病毒,比如感冒病毒,当抵抗力好的时候,病毒无法入侵,可是,当淋雨、吹风,抵抗力一下降,病毒就进去了。所以说,只要不去刺激、诱发,让鱼不发病,这是目前最有效也最简单的方法。
罗非鱼内销可走深加工方向
FAM:目前罗非鱼在大陆的价格低迷,台湾是否有合适的市场运作机制可供参考?
于乃衡:台湾有一个“种苗产量预警制度”,也就是说,当一个重要的鱼种,生产量到达某一数量的时候,我们会适当地向养殖业者发布这样的讯息,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放流”或是“收购”的动作,来减少苗的量。因为苗便宜,我们可以花很少的钱来收购苗。产量预警制度不会强迫业者,但我们会建议他们减少放养量。
这也是我们种苗协会很重要的工作,每个月,我们都会调查重要鱼类的种类和产量,然后公布在网上。种苗产量预警制度的临界值也是变动的,有时候虽然数量多,但是生产的时候,遇到台风,或是暴雨,影响都不一样。
FAM:目前大陆罗非鱼出口受到很多影响,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
于乃衡:现在罗非鱼大多销往美国市场,美国是一个重要的出口国家。当美国不景气的时候,就会影响到中国的价格。现在雪上加霜的是,欧债的问题。所以说国际市场的变动,造成市场价格的影响,这种冲击很难去预料。
因此业者自己本身在生产这些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国际市场的变化,但大多数业者对市场的敏感度又不足。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及协会,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讯息,让大家都有一个戒备心,知道进退取舍。
FAM:台湾在罗非鱼内销这方面可否给大陆提供一些借鉴?
于乃衡:罗非鱼是一种美味又经济实惠的鱼种,台湾用偏咸的海水来养殖罗非鱼,因此肉质会更鲜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微波炉等料理厨具增加很多,这样需要快速料理的家庭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觉得深加工方式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现在的年轻妇女比较难拿一条罗非鱼做精致的菜。所以,我觉得由中国大陆政府辅导,或者说罗非鱼协会提供一些经费,配合来做深加工,然后推广到本来不吃这条鱼的地方,我觉得是可行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的发展,饮食的一些习惯还是会改变的。大陆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省份不同口味做很多不同的料理,那些还不想离开这个行业的业者可以去做这一块。
更具商品基因的种苗是未来趋势
FAM:您觉得台湾水产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方向?
于乃衡:台湾在海水鱼方面比大陆要早20几年的时间。其实海水鱼发展,在台湾养殖草虾的时候就开始了,只是当时草虾的光芒盖过了海水鱼。算起来,台湾起码比大陆早了20年去尝到养殖和育种以及市场流通出现的问题。
我们提前找出了解决的方法,而大陆现在正在面临这些问题。所以现在台湾有一些做法是可以给大陆借鉴的。可能我们也可以比大陆早一些看到未来的动向,站在生产的第一线和市场的第一线来规划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台湾养殖面积有限,难以放量,应该将生产重点放在研发。我希望台湾未来在养殖软件的开发上,不论是种苗、养成、疫苗或是设备、饲料、添加剂,能有更深的投入与突破,结合大陆的生产力,利用大陆面对世界的舞台,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FAM:您能否谈一下未来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两岸种苗的发展趋势?应该如何走?
于乃衡:站在产业的角度来讲,以前是求温饱就好,现在是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而未来呢?养殖产业势必要升级,环保、节能、减碳、生态、绿色、科技的养殖,是我们未来要走的方向,养殖产业未来也不能置身于地球环境与社会关怀之外,不能用污染环境水源或使用药物来换取我们的利益,在这个前提下,未来种苗的重要性和种苗该具备甚么样的条件,是非常明确的。
我个人比较倾向把目前的品种,做一些更深入的工作。一味追求开发新品种并不切实际。比方说四大家鱼、叉尾鮰、大黄鱼或者罗非鱼,这些品种的市场消费长远来看是不可能改变的。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筛选出好的品系做出好的苗种,让业者更好养,管理更轻松,用药更少,饲料更少,能计划性地生产,并减少污染,这个都是要从好的种苗做基础,当然我强调成功的养殖不只是有好的种苗,还要有好的水源,好的饲料,好的设备与好的管理,但种苗毕竟是根本,怎样在这个基础把苗做得更好是未来的重点。
我看的可能更远,十到二十年,未来养殖需求在产量上是不会减少的,也就要求有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基因的种苗。三五年内,种苗市场应该还是在战国时期,但十年后小农生产没有品牌的种苗,势必会渐渐被市场淘汰,这个是未来的趋势。
上海海得宝水产苗种有限公司简介
上海海得宝水产苗种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各类水产优质种苗的新兴企业。公司苗种中心位于喃嵘上海水产园区内,是以石斑鱼、松江四腮鲈、鲈鱼等种苗市场推广为重点,集100多种水产种苗展示、交易为一体的新型水产种苗推广平台。
技术特色:
一、以先进之分子生物技术,筛选优良商品基因,大幅缩短传统遗传育种所需之冗长选拔时间。
二、筛选成长快、抗病力强、饲料换肉率高、肉质鲜、体型美、对环境适应力强之水产种苗。
三、拥有人工杂交育种技术,开发水产新品种,如海水石斑类之龙虎斑、青龙斑等。
四、防疫隔离之循环养殖系统。
五、高密度、高营养、无病原菌之饵料生物生产系统。
六、引进欧美日先进技术并结合台湾水产种苗协会、台湾水产试验所及台湾各大学水产养殖系所之研究资源,作为技术创新之后盾。
七、从种苗标准化的角度,制定种苗质量和科学管理需要,建立种苗生产体系,实现良种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及产业化,保障渔民收益。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种苗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