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被称为“南沙史上最大规模的捕渔船队”在南沙永暑礁附近作业两天后,昨天晚上开始转场南沙渚碧礁附近继续生产。
渔火迷人
船老大梁福带感叹:我打渔几十年,从来没有在南沙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象,这是我们自己的渔船啊!
16日晚八时左右,南沙永暑礁附近的海面已经完全暗下来了,轻风吹着海浪拍打在渔船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该亮灯了!船老大梁福带叫伙计们把渔船上两三百盏灯全部点亮,周边立即亮如白昼。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打渔方式,叫灯光围网。就是利用鱼的趋光性,把海里上层的鱼类吸引过来,再一网打尽。除了每月中旬月圆时不能用之外,平时他比较多用这种方式打鱼。这种方式比较耗电,每盏灯有一千瓦,需要的人手也多,要十五六个。两个多小时后,他看了一下探鱼器,里面有不少红点点,那就是鱼进来了。他吩咐熄了灯,从大船上放下一艘小艇,让人开着灯在原地打转,目的是不让鱼跑。大船沿着灯光外围不停下网,近千米的网悄悄放进海里,围成一个圆圈,然后迅速收起来。拉上网一看,鱼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是鱿鱼,他皱了一下眉头:看来天气不好,水深,浪大,不好打渔。他说,以往一网下去,可以打到上千斤鱼,看来得换地方了。
从梁福带的渔船上望过去,自南向北数十海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艘灯光围网的渔船在作业,这些船一字儿排开,中间是一艘补给船。记者乘坐一艘小艇到海上瞭望,这才发现浪确实不小,涌起来有两米多高,小船就像过山车一样在波涛上漂荡,手几乎抓不住船舷了。船头溅起的浪当头扑来,全身都淋湿了,打进嘴里的海水咸得发苦。但远远望去,那一条明亮的渔火就像一条银龙,与附近的永暑礁上的灯光相映成趣,把这一片海面都点亮了。
梁福带向记者感叹:我打渔几十年,从来没有在南沙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象,这是我们自己的渔船啊!打不到鱼心里也高兴。
走向远海
大家意识到,以往那种单打独斗的近海打渔方式再也走不通了,只有向远海发展才有出路。
这支有30艘船的渔民船队由三亚榆丰渔民专业合作社和海榆渔民专业合作社组成,其中榆丰社有11艘船,海榆社有18艘,另有一条三亚福港渔业有限公司的三千吨的综合补给船琼三亚F8168号,负责现场收购渔民打来的鱼。这是他们有史以来到南沙捕鱼的最大渔队,每条渔船上不少于15人,最大的有200吨,最小的也有140多吨。
船老大梁亚薛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沿海、西沙、中沙捕鱼,很少出到南沙,主要是害怕被外国武装抓扣,工人都不敢来,这29艘渔船中只有他和梁福带来过南沙。如今近海的鱼越来越少,加之休渔和天气影响,每年能打渔的时间从十个月减少到半年,成本上升了,收入却少了,大家意识到,以往那种单打独斗的近海打渔方式再也走不通了,只有向远海发展才有出路。
榆丰渔民专业合作社主任黄秀成介绍,这次之所以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行动,一来是以实际行动支持三沙市成立,宣誓主权,二来也是渔业发展的需要。
行动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出乎渔民们的预期。黄秀成说:“我们根本就没想到社会对我们的行动反响这么大!从12日出发到15日到达,我们到永暑礁之后手机才有信号,有朋友打电话来说我们成热点了我才知道。但我们真的只是想多打些鱼啊!这块地方本来就是我们的,我们早该来了,以后我们还会组织更多的船队出海的!”
渔政护渔
南海渔政局的两艘渔政船将对此次渔队出海提供全程支持:渔船开到哪里,他们就巡航到哪里
“要向远海发展就必须依靠合作社,更要靠政府支持。三沙市成立对渔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出海有渔政护渔,这下大家都有盼头了。”梁亚薛对记者说。
记者在永暑礁海域看到,南海渔政局有两艘渔政船就停在渔船附近护渔。一艘是从黄岩岛赶回来的最先进渔政船310号,一艘是从广州赶过来的渔政301号。他们与附近永暑礁上的哨所一起,成了渔民们的定心丸。昨天下午,渔民代表和随队的记者还来到渔政310船参观,并在该船的甲板上聚餐。渔政领导表示,他们将对此次渔队出海提供全程支持:渔船开到哪里,他们就巡航到哪里。
渔政的现场护渔有多重要?渔民们告诉记者:在我国南沙西南渔场传统疆界线内,曾发生外国军舰对我渔民开枪、开炮追袭,并将其中一艘渔船抓扣、劫持的事件。最终在现场渔政解救和外交部门有力交涉的协同配合下,成功解救回被抓扣渔船。
这件事对渔民们震动挺大,他们说:“由于怕被外国军舰抓扣,我们在南海的渔船从最多时的900多艘减少到300多艘,从2010年有了渔政伴航式护渔后,渔船又增加到500多艘了,我们再也不怕了!”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